高宗皇帝挽词(其二)

南北休兵久,仁恩及物深。

九龄终帝梦,四海遏韶音。

圣学高于古,衰衣始自今。

一抔陵上土,他日卜嵩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南北双方长久以来停止了战争,仁爱恩惠广泛覆盖万物。
唐玄宗晚年,他的梦想终于实现,天下再次听到和谐的音乐。
圣人的学问超越了古代,节俭之风从此时开始兴起。
陵墓上的一捧泥土,预示着未来会有人选择嵩山作为归宿。

注释

南北:指唐朝时期的北方和南方。
仁恩:指皇帝的仁慈和恩惠。
九龄:指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开元(713-741年)。
帝梦:指皇帝的政治理想或统治愿景。
韶音:指和谐美好的音乐,象征盛世。
圣学:指圣人的学问,这里指儒家经典。
衰衣:指节俭的衣着,象征简朴的生活方式。
陵上土:指陵墓上的泥土,暗示死亡。
卜嵩岑:卜,预测;嵩岑,嵩山,这里代指未来的葬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留正在悼念高宗皇帝时所作的挽词第二首。留正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高宗皇帝的敬仰和哀思。

"南北休兵久",言及高宗时期国家经历长期和平,展现了其卓越的治国才能,使得战乱得以平息,百姓得以安宁。

"仁恩及物深",进一步赞扬了高宗的仁德,他的恩泽广泛而深厚,惠及天下万物。

"九龄终帝梦",暗指高宗的统治时间虽不算长,但其影响深远,如同长久的梦境般深入人心。

"四海遏韶音",用音乐的比喻,形容高宗的教化如韶乐般和谐美好,传遍四海。

"圣学高于古",高度评价了高宗的学问和智慧,超越了古代先贤。

"衰衣始自今",暗示高宗的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后继者将面临新的挑战。

"一抔陵上土",直接描绘了皇帝陵墓的景象,表达对逝者的怀念。

"他日卜嵩岑",以嵩山为象征,预言高宗的英名将如同嵩山一样,永载史册,流传后世。

整体来看,这首挽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既歌颂了高宗的功绩,又寄托了对未来的感慨。

收录诗词(3)

留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高宗皇帝挽词(其一)

内禅尧咨舜,中兴夏配天。

鸿名光宝册,奎画动星躔。

静享仁人寿,书传圣政编。

永言天下养,胡不万斯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赤鉴湖

赤鉴有遗利,旷古无人兴。

今师欲断海,海若当效灵。

形式: 五言绝句

漱玉馆

拳石漱芳玉,梦回堪洗耳。

客至馆于斯,妙处从此始。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纸]韵

淳祐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轩自江东提刑归抵家时三馆诸公以风霜随气节河汉下文章分韵赋诗送别得文字

天地蕃庶草,美恶极莸薰。

古来谁览察,离骚清楚氛。

著作大雅姿,书传挟香芸。

蠹简不烦碎,豕牙贵能豮。

仰天沥肝胆,端欲泾渭分。

太阿秘尚方,风霆发絪缊。

臣直彰主圣,声容谅沄沄。平生本朝心,?亩岂忘君。

见几诚不忍,属兹宸虑殷。

自从春无泽,牲璧委冬雰。

何者最感触,民气愁深文。

儒服今绣衣,片言况前闻。

四牡何騑騑,迢递沮遵濆。

君为朝阳凤,我非相府群。

小草志或远,深情词不耘。

幽屏未须去,圣德如放勋。

形式: 古风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