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元著作江天莫雪图赠朱元礼要余赋

舣舟洞庭三日雪,一梦十年今白发。

君家此图忽堕前,便拟寒流泛秋叶。

玉花淅淅纷长空,征鸿不度天无风。

批岩暗水咽哀玉,并溪古木僵寒铜。

李成不生郭熙死,问君今世谁能此。

群儿丹铅较形似,我识此翁非画史。

坐来正复腼我颜,试问倦鸟何时还。

少文已老尘埃间,从翁乞我松陵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冬日江景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后洞庭湖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对艺术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首句“舣舟洞庭三日雪”,开篇即以“舣舟”(停船)的动作,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冬日湖畔,三日的积雪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沉静而肃穆的氛围。接下来,“一梦十年今白发”一句,巧妙地将个人的时光流逝与自然界的季节更替相联系,表达了岁月流转、人生易老的主题。

“君家此图忽堕前,便拟寒流泛秋叶”则引出了对一幅画作的赞叹,仿佛这幅画突然出现在眼前,激发了诗人泛舟湖上的愿望,将现实与艺术之美融为一体。接着,“玉花淅淅纷长空,征鸿不度天无风”描绘了雪花飘落的情景,用“玉花”形容雪花之纯净美丽,同时以“征鸿不度”暗示天空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批岩暗水咽哀玉,并溪古木僵寒铜”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凄美与深邃,岩石与流水、古木与寒铜的组合,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与情感。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自然元素具有了独特的个性。

“李成不生郭熙死,问君今世谁能此”表达了对古代画家李成和郭熙的怀念,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在当今时代,谁能够创作出如此传神的作品?这不仅是对艺术传承的思考,也是对当代艺术创新的期待。

“群儿丹铅较形似,我识此翁非画史”指出了一些画家过于追求形式的相似性,而忽视了艺术的灵魂。诗人则认为自己能理解这幅画的真正价值,不仅仅是技艺的再现,更是情感与意境的传达。

最后,“坐来正复腼我颜,试问倦鸟何时还。少文已老尘埃间,从翁乞我松陵山”表达了诗人对艺术与自然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他希望能在艺术的陪伴下,找到心灵的归宿,如同倦鸟寻找归巢一般。

整首诗通过对一幅画作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艺术精神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是宋代文人诗中的一篇佳作。

收录诗词(389)

周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丹徒。孝宗乾道二年进士。淳熙初,官至真州教授。工诗,文章不事雕绘。有《蠹斋铅刀编》

  • 字:信道
  • 号:蠹斋
  • 籍贯:济南
  • 生卒年:1135—1177

相关古诗词

正月五日寄陈道人

冲寒索去一何忙,当日诗盟忍遽忘。

薄宦于人信箕斗,老怀惟子不参商。

自怜胜日方悬榻,好趁春风便促装。

弱岁宦心虽净尽,新年佛法要商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赠伯永

不作马前拜,肯为牛下歌。

穷途食檗易,荒岁啖瓜多。

士固难推挽,渠仍不揣摩。

黄禾起羸马,叹息奈君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奉寄满足窟主王雅州所居也

知君投老竟谁逢,摩度罗城宿契同。

妙语幸陪三日款,病怀顿失十年穷。

向时尺鴳嗟渠辈,今日冥鸿信此翁。

莫惜平生太玄草,君山元自识扬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寄日新并柬苏庭藻时在秀州

漕河千里流,十日可往返。

风帆昼夜至,子独音问罕。

平生锥画沙,落纸龙蛇满。

不应孟公豪,直作叔夜懒。

岂云附炎热,正恐厌衰散。

交游半鬼箓,老病仅馀喘。

久为后辈玩,智与发俱短。

徵书子勿怪,炙手借馀暖。

向时苏季子,坚操石可转。

迩来亦效颦,烦子更推挽。

并将百篇诗,慰此昏病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