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送陈同年直夫还南京御史(其二)》。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时的复杂心情和对友人赴任后可能遭遇的艰难处境的忧虑。
首联“君来方苦旱,君去复穷阴”以自然景象隐喻人事,用“苦旱”形容友人到来时的困境,用“穷阴”预示友人离去后将面临的艰难环境。这里巧妙地将自然与人事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处境的深切关怀。
颔联“畎亩苍生计,关山独客心”进一步深化主题,将友人的个人命运与广大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同时,“关山”一词不仅指地理上的遥远,也象征着友人即将面对的仕途挑战和孤独。
颈联“夜灯愁易尽,秋鬓老能侵”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担忧。夜深人静之时,友人独自面对的孤独与愁绪容易消散;而岁月的流逝,却无情地在友人的鬓角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深深忧虑和对时光飞逝的感慨。
尾联“总道为官好,驰驱恐未禁”是对友人赴任后可能遭遇的忙碌与挑战的预想。虽然人们普遍认为为官是一份荣耀且体面的工作,但实际的官场生活往往充满艰辛和压力,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友人能否适应新环境、应对挑战的关切。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刻,既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又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人文关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