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瞿公之孙东广机宜德远惠书若诗以能问于不能久之愧虚盛意敬赋古风谢塞

高庙中兴初十年,大参内制馀百篇。

心声之发动夷夏,手泽所存传子孙。

得其传者孙之嫡,参自道根至枝叶。

一元生二二生三,万特取千千取百。

诗书其髓易其精,左右逢原笔纵横。

公先闻道非后进,我后获仁岂先生。

知津问津盖有得,教玉琢玉其何名。

玉虽不以石作使,以磨易磋亦其理。

春秋以来有师承,博约之外无宗旨。

风行水上旧为文,雷在地中新复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对瞿公之孙东广机宜德远惠赠诗文的回应,表达了对瞿公深厚学识和道德影响的敬仰,以及对自己未能及早领悟的谦逊。诗中提到瞿公在中兴初年活跃于政坛,留下了众多诗篇,他的思想深入人心,不仅影响了子孙,也如同树的根与枝叶般传承。曾丰自谦为后学,表示瞿公的学问深邃,如诗书之髓,易经之精,既有源头活水的灵动,又有纵横笔墨的才情。

诗中运用了比喻,将瞿公的教导比作打磨玉石,虽非直接传授,但通过交流启发,使人受益匪浅。曾丰也强调了师承的重要性,认为学术研究应有明确的宗旨,而非仅凭博采众长。他还借用“风行水上”和“雷在地中”的自然现象,象征瞿公的教诲如同春风化雨,深入人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瞿公智慧和人格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曾丰对学术传承的思考和自我提升的决心。

收录诗词(896)

曾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取清苦廉正为韵课四古风呈漕使苏叔子(其二)

释家吾业根,大者名曰苦。

吾儒视苦海,翻不翅乐土。

毳行禹安之,瓢饮颜得所。

三苏穷始荣,更有孙似祖。

形式: 古风

取清苦廉正为韵课四古风呈漕使苏叔子(其一)

元气始北坎,入西为至清。

融之岷江中,凛欲成水晶。

三苏戏落笔,万口争嚼冰。

天未丧斯文,流风在云礽。

形式: 古风

取清苦廉正为韵课四古风呈漕使苏叔子(其四)

吾事宁天左,吾道勿小径。

穷通委自然,所以为孔孟。

本朝二百年,公传得其正。

肯与世颉颃,岂至今蹭蹬。

形式: 古风

取清苦廉正为韵课四古风呈漕使苏叔子(其三)

夷齐饿至死,利固非所餂。

赢取万世名,犹疑未为廉。

了无近名事,始不犯世嫌。

贪廉公两忘,退与大道潜。

形式: 古风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