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署中杂木

古木森森旧成林,斤斧相寻直到今。

剩有楸梧留彩翼,新栽桃李布清阴。

仙囊露洗看书眼,静夜风调入弄琴。

异日轮囷期广厦,怜才须见百年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署中杂木的生长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以及对树木未来的美好期待。首句“古木森森旧成林”,以“古木”、“森森”、“旧成林”三词,生动地勾勒出一片古老而茂密的树林景象,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接着,“斤斧相寻直到今”一句,巧妙地将历史的变迁与自然的生长联系起来,暗示着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剩有楸梧留彩翼,新栽桃李布清阴”两句,通过对比“剩有”的老树和“新栽”的桃李,展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同时也表达了对老树留下庇护之翼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新生树木带来清新阴凉的期待。这里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生态的尊重,也蕴含了对生命延续的思考。

“仙囊露洗看书眼,静夜风调入弄琴”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树木赋予了人的特性,仿佛树木在夜晚享受着清风的抚慰,弹奏着心灵的乐章,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这种描写方式,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也体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高雅情趣。

最后,“异日轮囷期广厦,怜才须见百年心”两句,将目光投向未来,表达了对树木成长的期待,希望它们能够成为支撑大厦的栋梁之材,同时也寄托了对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深深关切。这里的“百年心”,不仅指树木的成长周期,更象征着对长期目标的坚持和对人才培育的长远眼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杂木生长环境的描绘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以及对人才成长与发展的深切关怀,充满了哲理性和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286)

牛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刚钻沉香歌

南中异木金刚钻,命名比附随俗唤。

棱脊森森耐岁寒,青枝不叶撑孤干。

岩壑千年根茎枯,中有香魂缕缕贯。

剔鳞铲甲真精见,重重碎锦融成片。

古色莹然琥珀纹,丹膏比拟青铜炼。

入流瞥见宝珠沉,经火始信梧桐爨。

夜深试爇博山炉,兰蕙不芳迷迭贱。

妙品兼宜佐调元,芝图术序同褒赞。

天生异材肯自炫,穷荒樗散谁流盼。

山精木魅常护持,瘴雨蛮烟久镕锻。

由来体性具深沉,讵谁气味堪赏玩。

君不见,泰岳松,上施神农藟,下凝尧时髓。

千载结苓腴,中有神灵诡。

金刚义取百炼精,盘根错节老气横。

人生百年同草木,陈枝瘣植等无名。

岂知草木具有情,灵兮寿兮葆性贞。

人世显藏不足道,馨香可以荐神明。

山川鬼神终将玉汝成。

形式: 古风

出滇南胜境

风尘十余载,匹马厌往还。

明经非高第,胡为万里天。

亲老幸身健,最我勿辞艰。

人皆乘驿传,我无驷马闲。

行行滇路尽,突兀见黔山。

回首望白云,白云何处边。

荣枯分草岭,风雨两地偏。

金马不可络,石虬不可鞭。

踟蹰亭畔路,去去辞乡关。

形式: 古风

由施秉泛舟抵镇远七首(其一)

山行日日厌蚕丛,离岸登舟兴不穷。

闻说溪山奇绝处,欲从高浪驾长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由施秉泛舟抵镇远七首(其二)

诸葛荒祠绝壑边,高滩雪浪下云巅。

轻舟似过瞿塘峡,回首空怜上水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