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光寺

山寺藏遗刻,尘埃字半昏。

空挥岘首泪,谁起谢公门。

白石千年像,苍头五世孙。

他年想陈迹,卜筑向云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山中的寺庙隐藏着古老的碑刻,字迹因尘埃而显得模糊不清。
徒然洒下岘首山的泪水,又有谁能开启谢公祠的大门呢?
千年白石上的雕像,见证了五代苍老子孙的变迁。
将来想要追忆这些往事,或许会选择在云雾缭绕的地方建造居所。

注释

山寺:指深山中的寺庙。
遗刻:古代留下的碑刻或遗迹。
尘埃:灰尘和污垢。
半昏:模糊不清。
岘首泪:代指怀念古人的眼泪,岘首山与东晋名臣羊祜有关。
谢公门:谢公祠的大门,可能指的是谢安(谢公)的祠堂。
白石千年像:指年代久远的白石雕刻像。
苍头:对老年人的称呼,这里指五代以来的子孙。
五世孙:第五代的孙子。
陈迹:过去的遗迹或往事。
卜筑:选择地点建造房屋或居所。
云根:云雾缭绕的山脚或山根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老寺庙的凄凉景象。"山寺藏遗刻,尘埃字半昏"表明诗人来到了一个被岁月遗忘的山寺之中,那里的石碑上所刻的文字已经被厚厚的尘埃覆盖,只有部分还可辨认。这不仅是对物象的描绘,也隐喻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淡漠。

"空挥岘首泪,谁起谢公门"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这般景象所感受到的情感。"空挥"意味着无奈与悲凉,"岘首泪"则是山巅之泪,比喻为这古寺所流下的泪水。而"谁起谢公门"中的"谢公"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人物,或许是一位曾在此庙中修行或居住的高僧。诗人通过这个问题,表达了对过去岁月与人物的怀念和探寻。

接下来的"白石千年像,苍头五世孙"更进一步描绘了这座寺庙的历史深度。"白石千年像"可能是指一尊历经千年的佛像,或者是某种古老的石刻艺术品,而"苍头五世孙"则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长河和血脉的延续。

最后,"他年想陈迹,卜筑向云根"展现了诗人对于往昔遗迹的追思和对未来的憧憬。"他年"指的是过去的岁月,"想陈迹"是诗人在回忆那些已经逝去的记忆,而"卜筑向云根"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高远境界的心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寺遗迹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精神家园的无限憧憬。

收录诗词(4)

朱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朱轼子。博学淹贯,登进士甲科。教授亳州、应天府,入为太学录。神宗数召见论事,擢监察御史。风神峻整,见者惮而目为真御史。坐论事失实,谪监兴国军盐税。后累官至国子司业

  • 字:世昌
  • 籍贯:建昌南丰

相关古诗词

题清芬阁

我爱君家似洞庭,却疑身在小蓬瀛。

白波潭上鱼龙舞,红叶村中鸡犬声。

大雅篇章无弟子,高门事业有公卿。

后来若要知优劣,千古何人继盛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麻姑山

仙都朝百灵,奇绝众峰冠。

朝随五马游,万里卷云幔。

春阳散地脉,指顾群阴泮。

刻玉露巉岩,严严色足惮。

怪木走狞虬,老藤连朽贯。

峰势忽骞腾,天马脱脩绊。

飞流三百尺,馀沫拂霄汉。

空谷隐晴雷,聒耳笑语乱。

所愿化日长,谁忧斧柯烂。

况复值此时,桃竹分相半。

乘兴事幽寻,顿觉神还观。

信步忘险易,履袜遭污漫。

恣观融结巧,疑费阴阳炭。

暝色生四垂,孤烟起樵爨。

千骑去如飞,夕阳人影散。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削成双峰玉骨清。

形式: 押[庚]韵

透碧霄

初疑石壁无行路,已转方知透碧霄。

茶鼎快烹泉窦月,酒杯低吸海门潮。

乾坤浩荡乡心远,岁月苍忙客鬓凋。

欲约洪崖同一笑,满山竹□自萧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