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玉泉道者回山寺

却忆西峰顶,经行绝爱憎。

别来心念念,归去雪层层。

石坞寻春笋,苔龛续夜灯。

应悲尘土里,追逐利名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回想起西峰之巅,修行之路超脱了爱恨。
离别后心中常挂念,归来时山路已被雪覆层层。
在石窟中寻找春日的竹笋,岩洞里夜夜佛灯长明。
想那尘世之中,僧人也难免为名利所困追。

注释

却忆:回忆起。
西峰顶:西边山峰的最高处。
经行:修行行走的过程。
绝爱憎:超越了爱与恨的情感。
别来:自从分别以来。
心念念:心里时刻想念。
归去:返回时。
雪层层:形容雪积得很厚。
石坞:石窟,岩石环绕的小凹地。
寻春笋:寻找春天生长的竹笋。
苔龛:长满青苔的小佛龛。
续夜灯:延续夜晚的灯火,指夜间修行。
应悲:应当感到悲哀的是。
尘土里:尘世间。
追逐:追求。
利名僧:为名利所驱使的僧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所作,名为《送玉泉道者回山寺》。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思念之情及对佛法修行者的赞美。

“却忆西峰顶,经行绝爱憎。”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怀旧的情境。诗人回想起往日与友人共同在西峰顶上的时光,那份难以割舍的依恋之情如今只剩下无尽的思念。

“别来心念念,归去雪层层。” 离别之后,心中不断地思念着那位远去的人,而每次返回山寺,都会看到厚重的雪层,让人不禁感叹时光易逝和世事无常。

“石坞寻春笋,苔龛续夜灯。”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寻找春天的萌芽,以及在古老的寺庙中继续夜以继日地照明,这些都是对自然和佛法生活的一种向往。

“应悲尘土里,追逐利名僧。”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沉迷于世俗功名的人感到悲哀,而真正值得追随的是那些超脱尘世、专注于佛法修行的僧侣。通过这种对比,诗人强调了精神追求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差异。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中对于名利和精神寄托的不同态度。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送白处士游峨嵋

闲身谁道是羁游,西指峨嵋碧顶头。

琴鹤几程随客棹,风霜何处宿龙湫。

寻僧石磴临天井,斸药秋崖倒瀑流。

莫为寰瀛多事在,客星相逐不回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节大德归阙

西京曾入内,东洛又朝天。

圣上方虚席,僧中正乏贤。

晨光金殿里,紫气玉帘前。

知祝唐尧化,新恩异往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休师归长沙宁觐

吾子此归宁,风烟是旧经。

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

偶泊鸣蝉岛,难眠好月汀。

殷勤问安外,湘岸采诗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送休师归长沙宁觐

高堂亲老本师存,多难长悬两处魂。

已说战尘消汉口,便随征棹别荆门。

晴吟野阔无耕地,晚宿湾深有钓村。

他日更思衰老否,七年相伴琢诗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