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攽所作的《大行挽诗二首》中的第一首,以哀悼逝者为主题。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感慨。
首句“受名从大行”,开篇即点明逝者生前的功绩与地位,暗示其在世时的影响力与重要性。“复土自因山”则进一步描绘逝者身后归葬之地的选择,山作为自然界的崇高象征,暗含逝者德高望重之意。
“秋草龙髯堕,宫烟泪竹斑”两句,通过秋天草木凋零、龙髯(可能指逝者的遗容)掉落以及宫烟(宫殿的烟雾)中竹子上的泪痕斑斑,形象地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与怀念,同时也寓含了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不知汲水远,犹与化人还”则表达了对逝者生前生活细节的关注与怀念,即使逝去,仍能感受到其生前的痕迹,如饮水之远近、与化人(可能指逝者)的关联,体现了对逝者生活的追忆与不舍。
最后,“寂寞崦嵫日,空瞻咫尺颜”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崦嵫日,古代传说中的太阳落下的地方,此处用来形容逝者离去后的孤独与寂寞;“空瞻咫尺颜”,虽然逝者已远,但心中对其容貌的怀念却如同近在咫尺,表达了深沉的思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与怀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