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寄赠的形式,表达了对茅山董炼师的深切思念与敬仰之情。首句“师住华阳洞”,点明了董炼师隐居之地,华阳洞,一个充满仙气与神秘色彩的地方,暗示着董炼师修道的高深与超凡脱俗。接下来的“别来音寂寥”,则表达了诗人因董炼师离别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感。
“餐霞还妙质,将见大椿彫”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餐霞”是古代文人用来形容修炼者吸取天地精华,滋养身心的行为,这里借指董炼师的修行生活。“妙质”则赞美了董炼师的非凡品质。“将见大椿彫”中的“大椿”是传说中极长寿的树木,此处暗喻董炼师的长生不老之术,同时也表达了对董炼师长寿与智慧的敬佩。
“鹤举丹成日,鸡飞垆变朝”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董炼师修炼成功的景象。鹤举,即仙鹤飞翔,常被用来象征修炼者的灵性提升与超脱;“丹成”则是道教术语,指修炼达到圆满状态。鸡飞垆变朝,则是用鸡鸣天晓的自然现象,比喻董炼师修炼成功后,如同朝霞初现,万物焕然一新,预示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最后,“王乔倘携侣,举手为相招”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董炼师的期待与向往。王乔,是古代传说中的神仙,此处借指董炼师,诗人想象着如果董炼师能携同伴侣,举手相招,那将是多么美妙的场景,充满了对友谊与和谐生活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象征,展现了对董炼师高深道行与美好品德的赞美,以及诗人对其深厚情感与热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