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清平乐·其一》,以春天的消逝为主题,表达了对春光的留恋和对自然的深深感慨。首句“春归何处?”以设问的方式,引发读者对春去无踪的思考,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接着,“寂寞无行路”描绘了春天离去后大地的空寂,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诗人设想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向,便希望能唤回它与人们共度美好时光。“春无踪迹谁知?”进一步强调了春去的不可寻觅,而“除非问取黄鹂”则借黄鹂鸟的鸣叫,寓意只有自然界的生灵才能感知春的气息。最后两句“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通过黄鹂的歌声虽美,却无人能懂,暗示春天的信息只能随风飘过盛开的蔷薇,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和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清新淡雅的语言,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富有哲理和艺术感染力。
不详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万水千山来此土。本提心印传梁武。
对朕者谁浑不顾。成死语。江头暗折长芦渡。
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叶亲分付。
只履提归葱岭去。君知否。分明忘却来时路。
百丈峰头开古镜。马驹踏杀重苏醒。
接得古灵心眼净。光炯炯。归来藏在袈裟影。
好个佛堂佛不圣。祖师沈醉犹看镜。
却与斩新提祖令。方猛省。无声三昧天皇饼。
踏破草鞋参到了。等闲拾得衣中宝。
遇酒逢花须一笑。长年少。俗人不用瞋贫道。
何处青旗夸酒好。醉乡路上多芳草。
提著葫芦行未到。风落帽。葫芦却缠葫芦倒。
荡漾生涯身已老。短蓑箬笠扁舟小。
深入水云人不到。吟复笑。一轮明月长相照。
谁谓阿师来问道。一桡直与传心要。
船子踏翻才是了。波渺渺。长鲸万古无人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