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中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世有达人,潇洒出尘,招隐青霄际”表明诗人对于那些能够超脱尘世、达到隐逸境界的人充满敬仰之情。这类人物在历史上多有其形,如古代的陶潜等人,他们选择归隐山林,以此来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终始追。游览老山栖”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希望能够像那些达观之士一样,在大自然中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藐千金、轻脱如屣。彼假容江皋,滥巾云岳,缨情好爵欺松桂”则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美化和浪漫化的描述。诗人将这种生活比喻为轻视千两黄金,轻装上路,如同脱下旧鞋一般轻松自在。在自然景观中寻找心灵的寄托,与山水林泉为伴,是诗人所追求的精神状态。
“观向释谈空,寻真讲道”则表明诗人不仅仅是为了逃避世俗,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追求,即通过对禅学和道家的探讨来寻找生命的真谛。这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哲学思考的重视。
“巢由何足相拟。待诏书来起便驺驰”则是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等待天命的态度。当朝廷有召唤时,他才会应命而行,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自由和意志的坚持。
“席次早焚烈芰荷衣。敲朴喧喧,牒诉匆匆,抗颜自喜”则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具体描写,诗人在山中过着简朴而自在的生活,以自然为伴,与世俗保持距离。
“嗟明月高霞,石径幽绝谁回睇。空怅猿惊处,凄凉孤鹤嘹唳”则是对山林夜景的一种描写,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和生命的孤独。
“任列壑争讥。众蜂竦诮,林惭涧愧移星岁”则表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漠视,他更愿意选择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是非。
“方浪枻神京,腾装魏阙,徘徊经过留憩。致草堂灵怒蒋侯麾”则是在描绘诗人游历的经历,他在自然和历史遗迹中寻找着生命的意义,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扃岫幌、驱烟勒新移。忍丹崖碧岭重滓”则是对诗人隐居生活的一种美好描写,他在山中筑屋,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同时也在自然中寻找着心灵的宁静。
“鸣湍声断深谷,逋客归何计。信知一逐浮荣,便丧素守,身成俗士”则是诗人对于归隐和出山的抉择,在面对世俗的诱惑时,他选择坚持自己的初心,不为浮华的荣耀所动摇。
“伯鸾家有孟光妻。岂逡巡、眷恋名利”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揭示,他对于家庭和个人声誉的淡然态度,体现了他对于精神追求的重视和坚持。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隐逸生活的美化,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以及对于个人自由和心灵宁静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