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耿子庸(其三)

太真终日语,东方容易谈。

本是闽越人,来此共闲闲。

君子有德音,听之使人惭。

白门追随后,万里走滇南。

移家恨已满,敢曰青于蓝。

志士苦妆饰,世儒乐苟安。

谓君未免俗,令人坐长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贽所作,名为《哭耿子庸(其三)》。诗中充满了对耿子庸的深切哀悼与对其人格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批判。

首句“太真终日语,东方容易谈”,以“太真”比喻耿子庸,暗示其言辞之丰富与智慧。接着“本是闽越人,来此共闲闲”,点明了耿子庸的出身与他在此地的悠闲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比“君子有德音,听之使人惭”来赞扬耿子庸的道德风范,使听者自感羞愧。

“白门追随后,万里走滇南”描绘了耿子庸的远行壮举,展现了他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精神。而“移家恨已满,敢曰青于蓝”则表达了诗人对耿子庸因追求理想而可能遭受的痛苦的理解与同情。

后半部分“志士苦妆饰,世儒乐苟安”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评,指出志士仁人因社会风气而感到痛苦,而世俗的儒生却乐于苟且偷安。最后“谓君未免俗,令人坐长叹”表达了诗人对耿子庸未能完全摆脱世俗束缚的遗憾,以及对耿子庸精神品质的深深敬仰。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逝者的哀思,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李贽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独特视角与深厚底蕴。

收录诗词(148)

李贽(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 字:宏甫
  • 号:卓吾
  • 籍贯:福建泉州
  • 生卒年:1527~1602

相关古诗词

哭耿子庸(其四)

君心未易知,吾言何恻恻。

太言北海若,小言西河伯。

缓言微风入,疾言养叔射。

粗言杂俚语,无不可思绎。

和光混俗者,见之但争席。

浩气满乾坤,收敛无遗迹。

时来一鼓琴,与君共晨夕。

已矣莫我知,虽生亦何益。

形式: 古风

宿吴门(其一)

秋深风落木,清水半池荷。

驱马向何去,吴门客子多。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歌]韵

宿吴门(其二)

屋有图书润,庭无秋菊鲜。

应知彭泽令,一夜不曾眠。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同深有上人看梅

东阁观梅去,清尊怨未开。

徘徊天际暮,独与老僧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