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戊申六月中遇火

山下结茅屋,幽居慕羲轩。

回禄尔何酷,一宵忽见燔。

藏无商丘富,炎焰孰敢前。

鼓勇无所措,用智徒尔圆。

五行失其性,造化谁能还。

苍苍不可问,何必求之天。

人事恐未尽,脩省慎馀年。

或疑造物者,无乃恶投闲。

金石不可变,此志惟贞坚。

动心复忍性,吾但力吾田。

开樽对山月,既醉还复眠。

天运既如此,行将徙南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贤的《和陶诗·戊申六月中遇火》以山水隐逸为背景,表达了诗人面对火灾时的沉思与坚韧。首句“山下结茅屋,幽居慕羲轩”描绘了诗人居住在山下的简朴生活,向往古代圣贤的生活方式。火灾突如其来,“回禄尔何酷,一宵忽见燔”,显示出灾难的无情和突然。

诗人感慨“藏无商丘富,炎焰孰敢前”,即使没有像商丘那样的财富,面对烈火也无人能抵挡。他意识到人力的局限,“鼓勇无所措,用智徒尔圆”,在灾难面前,勇气和智慧都显得苍白无力。接着,诗人反思自然法则,“五行失其性,造化谁能还”,暗示火灾是天地五行失衡的结果,感叹人力无法逆转。

面对命运的无常,诗人保持清醒,“苍苍不可问,何必求之天”,明白有些事情无法改变,只能自我反省和修身养性。“人事恐未尽,脩省慎馀年”表达出对未来的警醒和对生活的谨慎态度。诗人并不消极,反而坚信“金石不可变,此志惟贞坚”,决心坚守自己的信念。

最后,诗人选择在自然中寻找慰藉,“动心复忍性,吾但力吾田”,通过耕作来平静内心,享受与山月共饮的宁静时光。他接受天命,“天运既如此,行将徙南园”,决定顺应变化,迁往新的居所。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面对灾难时的深沉思考,以及对生活态度的坚定和对自然法则的敬畏。

收录诗词(326)

李贤(原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陶诗.己酉岁九月九日

每岁值重九,会此林泉交。

但坚松柏操,宁论蒲柳凋。

何必惑仙术,携家去登高。

长吟时染翰,短翮难冲霄。

爱此晚节花,不知身世劳。

有琴久无弦,何论琴尾焦。

众客互酬劝,既醉乐陶陶。

且尽今日欢,谁复知明朝。

形式: 古风

和陶诗.庚戌岁九月中于西园穫早稻

西城幸有穫,喜色在眉端。

勤耕此其报,何敢偷自安。

所以齐晏子,乃对先王观。

旧藏既云罄,新储欣复还。

饘粥谅可给,补缀聊禦寒。

我诵豳风诗,稼穑良独难。

力田既自足,于人何所干。

新酒酿初熟,一樽共开颜。

乐此尘外居,世荣非所关。

莘野千载心,喟然发长叹。

形式: 古风

和陶诗.丙辰岁八月中于下噀田舍

我有下噀田,近在南山隈。

竭此耕作劳,晏安非所怀。

今焉岁云熟,西穫愿已谐。

飞飞田间雀,喔喔林外鸡。

远村夕阳下,高树凉飙回。

我怀古贤哲,贫贱亦可哀。

人生忧患多,笑口不易开。

余兹老田亩,心事任摧颓。

唐虞去已远,吾道一何乖。

匪慕鸿鹄举,聊学鹪鹩栖。

形式: 古风

和陶诗.饮酒诗二十首(其一)

尊中既有酒,开怀乐饮之。

人生穹壤间,出处各有时。

阴阳递消长,达人恒鉴兹。

咄彼乾没徒,终身事狐疑。

君子守正命,轲言良自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