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

今宵冬律尽,来朝丽景新。

花馀凝地雪,条含煖吹分。

绶吐芽犹嫩,冰台已镂津。

薄红梅色冷,浅绿柳轻春。

送迎交两节,暄寒变一辰。

形式: 排律

翻译

今晚冬季的规律即将结束,明天早晨将展现全新的美丽景色。
花朵凋零后,地上仿佛积聚了雪花,树枝上还残留着暖风带来的生机。
树上的芽儿还很娇嫩,冰冻的平台已经开始融化露出了湿润。
淡淡的红梅颜色显得清冷,浅绿色的柳树预示着春天的轻轻降临。
迎接和送别交织在两个节日之间,温暖和寒冷在同一个时辰中交替变换。

注释

今宵:今晚。
冬律:冬季的规律。
尽:结束。
来朝:明天早晨。
丽景:美丽景色。
花馀:花朵凋零后。
凝地雪:积聚了雪花。
条含:树枝上残留。
煖吹:暖风。
绶吐:树上的芽儿。
犹嫩:还很娇嫩。
冰台:冰冻的平台。
镂津:开始融化露出了湿润。
薄红梅色:淡淡的红梅颜色。
冷:清冷。
浅绿柳轻春:浅绿色的柳树预示着春天。
送迎:迎接和送别。
两节:两个节日。
暄寒:温暖和寒冷。
一辰:同一个时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末将逢春初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表现了时光流转和季节更迭的意境。

"今宵冬律尽,来朝丽景新。" 这两句点明时间节点,从冬日的结束到春天的开始,展现了一个时间段的交替,以及随之而来的自然景象的更新换代。

"花馀凝地雪,条含煖吹分。" 写的是地面上的积雪在春风的吹拂下渐渐融化,花朵也在这温暖中逐渐展现,它们吸收了阳光和微风中的温热,生命力在觉醒。

"绶吐芽犹嫩,冰台已镂津。" 描述的是植物的生长状态,新发的芽尖还很柔嫩,而原本坚硬的冰面已经开始出现裂纹,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薄红梅色冷,浅绿柳轻春。" 这两句诗描绘了初春时节植物的颜色,梅花呈现出淡淡的红色,而柳树则带上了浅浅的绿意,整个画面给人一种生机勃发但又不失清新的感觉。

"送迎交两节,暄寒变一晨。" 这句诗表达了时间流转和温度变化,在一个早晨,人们告别冬日的严寒,欢迎春天的温暖,这种对比强烈地体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温度变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将读者引入一个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初春世界。

收录诗词(11)

李治(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 字:为善
  • 生卒年: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

相关古诗词

咸亨殿宴近臣诸亲柏梁体

屏欲除奢政返淳。

形式: 押[真]韵

晦日宴高氏林亭

啸侣入山家,临春玩物华。

葛弦调绿水,桂醑酌丹霞。

岸柳开新叶,庭梅落早花。

兴洽林亭晚,方还倒载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人间不见月,天外自分明。

形式: 押[庚]韵

讥元载诗

上元官吏务剥削,江淮之人皆白著。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