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十载重来古寺中,布衣犹似昔年逢。
山僧却记吾名姓,不击阇黎饭后钟。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题为《光福山》,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重游旧地时的感慨与回忆。
首句“十载重来古寺中”,点明了时间跨度之长和地点的古老,暗示着诗人对这个地方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次句“布衣犹似昔年逢”,以朴素的衣着作为线索,勾勒出诗人与过往相遇的情景,强调了身份的平凡与情感的纯粹。第三句“山僧却记吾名姓”,转折中透露出意外的惊喜,山中的僧侣还记得诗人,这一细节增添了人情味,也体现了山寺的宁静与和谐。最后一句“不击阇黎饭后钟”,以僧人的日常活动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禅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语言质朴而意味深长,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不详
散文家。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自是吴分有岁灾,连年杼轴已堪哀。
独饶此地无戎马,又见椰帆海上来。
二百年来只养兵,不教一骑出围城。
民兵杀尽州官走,又下民间点壮丁。
海上腥擅不可闻,东郊杀气日氤氲。
使君自有金汤固,忍使吾民饵贼军!
避难家家尽买舟,欲留团聚保乡州。
淮阴市井轻韩信,举手揶揄笑未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