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公实示閒字韵诗怅然有感次韵奉和三首(其三)”为题,由宋代诗人洪炎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远离世俗纷扰,超脱尘世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此国非燕南赵北”,诗人首先点明了所处之地并非北方的燕赵地区,暗示这里是一个远离喧嚣、不同于世俗的地方。接着,“我琴无濮上桑间”一句,以“我琴”自喻,表示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弹奏着心灵之琴,远离了世俗的乐曲,追求内心的纯净与和谐。
“劳生聊作梦中梦,苦语莫酬山复山”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与逃避,将生活比作梦境,而心中的苦楚则难以向山川大地诉说,流露出一种超脱而又无奈的情感。
“触石白云数峰起,照人明月一钩还”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云雾缭绕的山峰,明月高悬,既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美丽,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
最后,“德星已为荀陈聚,紫气休浮函谷关”两句,以“德星”、“荀陈聚”、“紫气”、“函谷关”等意象,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德星汇聚象征着道德与智慧的凝聚,而紫气则代表了祥瑞与希望。函谷关作为古代的重要关隘,此处暗含历史的厚重与变迁,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于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现实世界复杂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