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题蔡先生旌奖卷》由明代诗人陶益所作,通过对蔡先生的赞美与颂扬,展现了对学问与品德的推崇。首句“共学西山蔡子家”,点明了学习的地点与对象,暗示了蔡先生在学术上的影响力。接下来,“执经吾已愧侯芭”一句,以谦逊的态度表达了对蔡先生学问的敬仰,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学识的反省。
“鱼龙夜雨争闻铎,桃李春风解作花”两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比喻学问的传播与影响,鱼龙在夜雨中争听教诲,如同学子们渴望知识;桃李在春风中绽放花朵,象征着学问的繁荣与成果。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学习环境的美好,也寓意了蔡先生教导下的学生如春日之花,生机勃勃,各展其才。
“白发青毡推宦况,兰台柏府重声华”则从个人成就的角度赞美蔡先生,白发青毡形容年老而学问依旧深厚,兰台柏府则是官场的代称,这里强调了蔡先生在官场中的声望与地位。这两句既是对蔡先生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人格魅力的赞扬。
最后,“逢人且莫嗟迟暮,会拜鸾书庆未涯”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与期待,鼓励人们不要因年龄而感到遗憾,因为蔡先生这样的榜样证明了无论何时都能有所作为,成就辉煌。这句话不仅是对蔡先生的颂扬,也是对所有追求学问与品德提升之人的激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不仅赞美了蔡先生的学识与品德,也传递了对后辈的期望与鼓励,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教育与道德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