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卢楠所作的《五哀诗五首》中的第二首,主题是哀悼母亲的离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哀痛。
首句“有母有母思晨轩”,以“晨轩”象征母亲的住所或日常生活的场景,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接着,“蕙帷缟帐泣且涟”描绘了母亲去世后,其寝居的帷帐上留下了泪水的痕迹,形象地表现了家人的悲痛之情。
“苍梧云在白云间,临江哀竹心悽然”两句,通过“苍梧”、“白云”、“临江哀竹”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对母亲去世的哀悼之情。“苍梧”象征着遥远、不可触及的地方,暗示母亲的离去如同远去的云烟,难以挽回;“临江哀竹”则借竹子的哀鸣,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哀痛。
“慈闱一夕归明月,怨恨千秋那可歇”两句,将母亲的离世比作一夜之间月亮升起,暗示生命的短暂与无常,同时也表达了对母亲离去的无限哀怨与不舍。这句中的“慈闱”指母亲的居所,暗含了对母亲慈爱的怀念。
“何言寸草报春辉,号涕苫庐毁筋骨”则是对孝道的深刻反思。诗句以“寸草”比喻自己,表达了即使尽全力也无法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内心的痛苦与自责。同时,“号涕苫庐毁筋骨”描绘了哀悼母亲时的极端行为,体现了对母亲深深的哀悼之情。
最后,“呜乎再哀兮歌已烈,皇天为我开金石”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哀悼之情已经达到了极致,仿佛连天地都为之动容。这里的“金石”比喻坚硬的事物,暗示了诗人的情感之深,甚至可以感动天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深度挖掘,展现了对母亲离世的哀痛与怀念,以及对孝道的深刻思考,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哀悼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