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郭郎线断事都休,卸了衣冠返沐猴。
棚上偃师何处去,误他棚下几人愁。
这是一首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无奈与对世事的淡漠。
"郭郎线断事都休"一句,以“郭郎”指代古时著名的刑狱官员,线断喻指案件无法解决或是命运中断,用“事都休”表达了一切努力与追求皆告终止的无力感。
"卸了衣冠返沐猴"则通过“卸去衣冠”象征放弃官职和社会地位,“返沐猴”出自《庄子》,意味着回归自然状态,像猿猴一样无忧无虑。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世俗束缚的抛弃,以及向往一种超脱世俗、回到本真自然的心境。
"棚上偃师何处去"中,“偃”通“展”,意为放开或舒展,可能指的是某种技能或艺术的展现,但这里用“棚上偃师”则显得有些无奈和迷茫。诗人似乎在询问这种技术或艺术将会流向何方,或是表达一种技艺即将失传的哀愁。
"误他棚下几人愁"一句,则通过“误他”指代那些不了解真相的人,“棚下几人愁”则描绘了在棚下观看或等待的人们因而产生的忧虑和困惑。这里诗人可能在暗示自己的才华未被赏识,导致旁观者亦陷入困惑与失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官场与自然、束缚与自由,以及技艺传承的迷茫等主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棚空众散足凄凉,昨日人趋似堵墙。
儿女不知时事变,相呼入市看新场。
庵远人稀行未休,风烟绝不类中州。
何须更问明朝路,才出南门极目愁。
寄书迢递梦参差,每见留题尉所思。
不论驿亭僧寺里,有山水处有君诗。
持帚通樵径,支筇过藓桥。
不知及门者,若个肯埋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