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愤诗四首(其三)

京城知必陷,所苦吾主耳。

黑衣缚绔褶,无异逃李子。

当时设有人,奉上匿乡里。

逡巡稍南趋,北向下诏旨。

遂兴燕齐甲,自剪畿辅匪。

诸蕃孰不从,秕政悉可理。

徒手援天下,宁用折一矢。

吁嗟失此会,秦晋入井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郑孝胥所作的《感愤诗四首》中的第三首,表达了他对时局动荡、国家危亡的深深忧虑和对朝廷无力自救的感慨。诗中以京城陷落为背景,写出了君主的困境和臣民的无奈。

"京城知必陷,所苦吾主耳",诗人首先揭示了京城即将沦陷的严峻形势,着重强调了这对君主的打击。"黑衣缚绔褶,无异逃李子",形象地描绘了在混乱中,君主可能被迫逃离的狼狈情景,暗示了统治者的无能。

"当时设有人,奉上匿乡里",诗人设想如果有人能保护君主,将其隐藏起来,或许能避免更大的灾难。然而,"逡巡稍南趋,北向下诏旨",描述了君主最终还是被迫南逃,接受不利的诏令,显示出局势的无可挽回。

"遂兴燕齐甲,自剪畿辅匪",这里的"燕齐甲"可能象征各地的军事力量,但这些力量未能有效抵抗,反而加剧了京城周边的动荡。"秕政悉可理",暗指腐败的政治制度是导致危机的原因。

"徒手援天下,宁用折一矢",诗人批评了朝廷空有号召力却无法凭借实力解决问题,讽刺其无能。最后两句"吁嗟失此会,秦晋入井底",以秦晋之国陷入绝境的典故,悲叹国家命运的悲惨,表达了深深的哀叹和对未来的绝望。

整首诗情感沉痛,语言凝练,通过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收录诗词(1461)

郑孝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愤诗四首(其四)

死或不蔽辜,论罪当以榜。

秉衡等徐崇,才可谓漏网。

吾嘉宣化守,击刚奋忠谠。

奈何褒海城,此李反见枉。

天步方艰难,是非在刑赏。

可令天下士,西望徒怏怏。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盟鸥榭雨后独坐(其一)

江声定奇绝,气涌如排山。

忍寒吹灯坐,得意风涛间。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删]韵

盟鸥榭雨后独坐(其二)

风江已自豪,妙杂秋雨响。

泬寥不可名,闭目试一往。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养]韵

九月初四日萱妹四十生日栗兄置酒作诗胥及柽弟皆作一律寄之

长兄置酒菊花黄,阿妹归来共一觞。

物外年华才四十,眼前风景是重阳。

思亲何处寻京国,问我还应话武昌。

知否倚楼人渐老,江风吹雁不成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