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歌诗

清晨出阊门,丹旗何飞翻。

问之路傍人,新鬼即幽坟。

翘望旗中题,知吾夙所敦。

昨朝华屋间,哑哑相笑言。

日月略流转,幽明已异门。

昔时强仁义,兹辰声益尊。

属徒送自返,妇子亦一喧。

君独长甘眠,不知悲与欣。

由兹寿无垠,万秋如一昏。

零霜杀宵草,绕山游微魂。

游魂不复贵,所慰行节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祝允明的《挽歌诗》以清晨出门的场景开篇,描述了看到飘动的丹旗,引出对亡者的哀思。诗人询问路人,得知那是一面新置的招魂幡,上面写着亡者生前的喜好。他回忆起昨日还与亡者在华丽的屋檐下交谈欢笑,然而时光流转,生死之隔已成天壤之别。

诗人感慨昔日的仁义之道,在这样的时刻显得更加崇高。亲友为亡者送行,家中妇孺也因悲伤而喧闹,唯有亡者长眠,不知悲喜。诗人由此领悟到,尽管生命有限,但仁义的精神将永存,如同万古不变的黄昏,即使霜寒杀尽夜间草木,亡者的灵魂也会在山间游荡,寻找慰藉。

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者道德价值的坚守,体现了明朝文人士大夫对于生死和伦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86)

祝允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 号:枝山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60—1527

相关古诗词

黄金篇

灵质自化育,英姿藉炉锤。

虹光衡煜煜,晨曦纵焞焞。

紫霞煽虚燄,青渠晕幽蕤。

在镕未云卜,跃冶讵其宜。

能函大钧体,伏型韫神奇。

何当错宝铦,戮妖血荒陲。

鸿秘已出柙,勋用吾未知。

痎市碎砧斧,交易方纷披。

形式: 古风

题隐士山居

志士果藏隐,胜境合冲閒。

冥冥讨幽赜,息躬搆深山。

青萝施櫩宇,循除鸣流湍。

绨韦积皮几,时衡素丝弹。

出郭便无累,何烦嵩华艰。

危岑寄远气,屹矣不可攀。

形式: 古风

唐人写蕃马图

天山一夜雪,北风吹复乾。

健儿骑马出,踏碎白琅玕。

薄醉拥貂裘,日暮不知寒。

季冬飞鸟绝,虚弦控不弹。

焉知北海雁,高翥入长安。

帛书天上度,何功报可汗。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家藏马远春山行乐大幅

淑候媚川石,初景澹林霏。

扶藤循石坂,杨柳共依依。

朱弦卧行襆,随往抱希微。

无论遇高赏,器在道无违。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