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

吟对秋宵风月清,懒眠先怕梦魂惊。

鸦思反哺难安宿,雁苦离群不断鸣。

万里霜砧羁客恨,一声邻笛故乡情。

更筹数罢瞻星象,箕尾光中是帝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秋夜》由明代诗人袁天麒所作,描绘了深秋夜晚的静谧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联“吟对秋宵风月清,懒眠先怕梦魂惊”以“吟”字开篇,点明诗人正在独自吟咏,面对的是清冷的秋夜风月。这句不仅展现了环境的宁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敏感。接下来的“懒眠先怕梦魂惊”,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不愿入眠的原因——他害怕在梦中醒来时,会因梦境的破碎而感到更加的孤寂和失落。

颔联“鸦思反哺难安宿,雁苦离群不断鸣”运用了乌鸦反哺和大雁南飞的典故,分别象征着孝顺与离别。乌鸦在巢中难以安睡,是因为心中挂念着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大雁在迁徙途中不断鸣叫,是因为它们无法忍受离群的痛苦。这两句通过动物的行为,巧妙地表达了人在面对亲情与友情的离散时的无奈与哀愁。

颈联“万里霜砧羁客恨,一声邻笛故乡情”将视角转向更为广阔的空间。霜砧,指的是秋日里砧板上敲打衣物的声音,常用来比喻羁旅之人对家乡的思念。一声邻笛,更是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乡愁。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对羁旅生活的无奈与忧伤。

尾联“更筹数罢瞻星象,箕尾光中是帝城”以数更筹(古代计时工具)和观星象结束全诗。诗人通过数更筹来打发时间,同时抬头望向星空,寻找安慰。箕尾光中的“帝城”,可能是指心中的理想之地或对未来的憧憬。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又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秋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深秋之夜的宁静画面,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孤独、忧愁、思念与希望交织在一起。

收录诗词(17)

袁天麒(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宪宗成化十六年(一四八〇)举人,署兴国教谕。诗工七言。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九有传

  • 字:国正
  • 号:西薮
  • 籍贯:东莞

相关古诗词

秋尽

过眼时光与愿违,斜阳无语送秋归。

风霜猎猎黄花老,天地茫茫倦鸟飞。

一度鲈鱼劳梦断,几声邻笛叹人非。

谁知四百峰头月,年去年来照旅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上滩

闽水西来百万滩,空留来雨倒狂澜。

江湖知我为官懒,琴剑恼人行路难。

翘首罗浮天渺渺,计程荆楚路漫漫。

沙头一片閒鸥鸟,莫怪相逢瞥眼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岁暮寓城陵基

天地悠悠叹蚁膻,东西南北马蹄穿。

无端心事灯花外,半百光阴眼界前。

垂老自疏经世术,欲归谁赠买山钱。

从今信步行将去,一座春风过几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五十书事

转眼韶光五十人,但嫌衰老不嫌贫。

一盆苜蓿青毡旧,满地江湖白发新。

合领烟霞归岁月,敢云时世负经纶。

偷閒到处宽怀抱,何处莺花不是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