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我日夜兼行向着那遥远的江海,枫叶芦花点缀得秋天情趣深长。
淮水缥渺不明,天际忽远忽近,岸边的青山随着船儿低落高涨。
已能望到寿州那高高的白石塔,小小的船儿还不曾绕过黄茅冈。
波平风柔仍然看不见老朋友啊,只因他们久立的地方烟云迷茫。

注释

芦花: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秋兴:因秋而起的感怀。
长淮:宽阔的淮水。
低昂:时高时低。
白石塔:洁白石头砌成的塔。
棹:船浆。
黄茅冈:泛指长有黄草的山冈。
软:柔和。
苍茫:模糊迷茫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于江海之间的旅途生活,以及对沿途景物的感受。诗中的“枫叶芦花秋兴长”,展示了秋天枫树和芦苇之美,表达了一种悠长的情怀。"长淮忽迷天远近"一句,通过对河流长度的描述,传达出一种空间上的无垠与神秘,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广阔天地的向往和探索。而“青山久与船低昂”则是从视觉上描绘了船只在起伏的山峦间航行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旅途中的动态美感。

"寿州已见白石塔"一句,提到了诗人抵达寿州后所见到的白石塔,这里的“白石塔”不仅是景物描写,也可能蕴含着历史文化的深度。"短棹未转黄茅冈"则展示了船只在水面上的细腻动作,通过对船桨的描述,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最后两句“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有些许迷离的景象。诗中的“波平风软”传递出一种柔和、平缓的情境,而“望不到”则表现了视线上的无限延伸,以及对远方的向往。“故人久立烟苍茫”中,“故人”指的是旧友或熟识,"久立"表达了一种长时间的等待和留恋,而“烟苍茫”则营造出一种朦胧、遥远的情感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旅途生活的真实感受,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寿州李定少卿出钱城东龙潭上

山鸦噪处古灵湫,乱沫浮涎绕客舟。

未暇燃犀照奇鬼,欲将烧燕出潜虬。

使君惜别催歌管,村巷惊呼聚玃猴。

此地他年颂遗爱,观鱼并记老庄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濠州七绝(其一)涂山

川锁支祁水尚浑,地埋汪罔骨应存。

樵苏已入黄能庙,乌鹊犹朝禹会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濠州七绝(其二)彭祖庙

跨历商周看盛衰,欲将齿发斗蛇龟。

空餐云母连山尽,不见蟠桃著子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濠州七绝(其三)逍遥台

常怪刘伶死便埋,岂伊忘死未忘骸。

乌鸢夺得与蝼蚁,谁信先生无此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