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夏完淳所作的《读〈三子合稿〉》,通过对比古人与今人的不同境遇,表达了对友情、乡愁以及对古代文人命运的感慨。
首联“十五成童解章句,每从先世托高轩”,描绘了少年时的自己,十五岁便能理解文字的含义,常常跟随先辈们学习,寄寓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前辈的尊敬。
颔联“瘐徐别恨同千古,苏李交情在五言”,运用典故,庾信与徐陵、苏武与李陵,虽时空相隔,但他们的离别之恨却跨越千年,而苏李之间的友谊则通过五言诗得以永恒流传,体现了友情的深沉与诗歌艺术的力量。
颈联“雁行南北夸新贵,鹢首西东忆故园”,以雁行和鹢首比喻南北和东西的迁徙,既展现了社会地位的变化,也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新贵的夸耀与故园的回忆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处境的无奈。
尾联“独有墙头怜宋玉,不闻九辩吊湘沅”中,“墙头怜宋玉”借用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宋玉的同情,暗示了自己虽身处乱世,仍怀有对美好文学传统的眷恋。“不闻九辩吊湘沅”则进一步强调了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处境的哀叹,无法像古代文人那样自由地表达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引用,以及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乡愁、文学传统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