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子合稿》

十五成童解章句,每从先世托高轩。

瘐徐别恨同千古,苏李交情在五言。

雁行南北夸新贵,鹢首西东忆故园。

独有墙头怜宋玉,不闻九辩吊湘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夏完淳所作的《读〈三子合稿〉》,通过对比古人与今人的不同境遇,表达了对友情、乡愁以及对古代文人命运的感慨。

首联“十五成童解章句,每从先世托高轩”,描绘了少年时的自己,十五岁便能理解文字的含义,常常跟随先辈们学习,寄寓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前辈的尊敬。

颔联“瘐徐别恨同千古,苏李交情在五言”,运用典故,庾信与徐陵、苏武与李陵,虽时空相隔,但他们的离别之恨却跨越千年,而苏李之间的友谊则通过五言诗得以永恒流传,体现了友情的深沉与诗歌艺术的力量。

颈联“雁行南北夸新贵,鹢首西东忆故园”,以雁行和鹢首比喻南北和东西的迁徙,既展现了社会地位的变化,也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新贵的夸耀与故园的回忆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处境的无奈。

尾联“独有墙头怜宋玉,不闻九辩吊湘沅”中,“墙头怜宋玉”借用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宋玉的同情,暗示了自己虽身处乱世,仍怀有对美好文学传统的眷恋。“不闻九辩吊湘沅”则进一步强调了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处境的哀叹,无法像古代文人那样自由地表达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引用,以及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乡愁、文学传统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6)

夏完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汉族,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事败被捕下狱,赋绝命诗,遗母与妻,临刑神色不变。著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 字:存古
  • 号:小隐
  • 籍贯: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
  • 生卒年:1631~1647

相关古诗词

寄迹武塘赋之

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

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咏吏杂感口号

黄金台下雨茫茫,云梦悲歌满大荒。

凭吊兴亡千古事,风流燕楚二昭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送客金陵二首(其一)

山光无限水悠悠,古苑花明月满楼。

送君马上休回首,玉笛三声一叶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送客金陵二首(其二)

此去离亭半夕阳,乌啼旧阕夜荒茫。

滔滔江水无情极,明月秦淮水一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