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首句“神明境界晴霄路”,开篇即以“神明”二字点出,暗示了这是一处超越凡俗的圣地,晴朗的天空之路,预示着高远的精神追求。接下来,“画阁云楼谁得住”,则以疑问的语气,表达了对这种仙境难以企及的感慨。
“前峰青配后峰连,万壑清河当面注”,描绘了山峦叠嶂、清溪环绕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和谐。接着,“云是箕山瓢不在,云是商颜芝不遇”,通过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依稀种放旧林居,约莫平泉新草树”,进一步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场景,既有对过去宁静生活的向往,也有对未来可能的憧憬。接下来,“忆昨浮湖到江望,匡山五老追相向”,通过回忆过去的旅行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飞流溅瀑若驰情,红崖翠壁交吞荡”,生动地描绘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以及岩石与绿壁相互映衬的美丽画面。随后,“尘踪会到山南面,骇鹿啼猿连路见”,通过动物的活动,增添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西逢数子采薇歌,东遇飞翁身尚箭”,描述了与友人的相遇,以及对古代英雄的追思,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和英雄精神的向往。接下来,“伤怀欲赋长河吊,水不闻声龙起跳”,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哀思,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吼山风撼鸟分栖,鬓雾须云魂为掉”,通过自然现象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与变化,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波动。最后,“当时此地良春昼,桃花万树波纹绉”,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以及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友情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既富有诗意,又蕴含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