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清明六到客愁边,双鬓星星只自怜。

兵气尚缠巢凤阁,节旄巳落牧羊天。

纸钱灰入松楸梦,饧粥香随榆柳烟。

北向雁来寒雾隔,音书不比上林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弁所作的《寒食》。诗中描绘了清明时节,诗人身处异乡,愁绪满溢的情景。首句“清明六到客愁边”直接点明了时令与诗人的情感状态,清明时节,本应是家人团聚、祭扫先人的日子,而诗人却独自一人,远离家乡,愁绪难消。

接着,“双鬓星星只自怜”一句,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已显老态的双鬓,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年华易逝的感慨和自我怜悯之情。这种情感的流露,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哀愁。

“兵气尚缠巢凤阁,节旄巳落牧羊天。”这两句则将个人的情感融入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中。通过“兵气”和“节旄”的意象,诗人暗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以及国家权力的更迭。这里的“巢凤阁”和“牧羊天”,分别借用了古代帝王宫殿和放牧之地的象征,表达了对权力更替和国家命运的忧虑。

“纸钱灰入松楸梦,饧粥香随榆柳烟。”这两句描绘了寒食节的传统习俗,通过纸钱灰与松楸(墓地的树木)的联系,以及饧粥的香气与榆柳烟的交织,营造出一种哀伤而又带有淡淡温馨的氛围。寒食节是追思先人、寄托哀思的日子,诗人通过这一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最后,“北向雁来寒雾隔,音书不比上林传。”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思念之情。北向的雁群在寒冷的雾气中飞行,象征着诗人对远方家人的思念,而“音书不比上林传”则表达了通信不便,无法传递消息的无奈。上林在这里可能是指皇宫或朝廷,暗含了诗人与外界联系的阻隔,以及对朝廷消息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寒食》诗通过对清明时节个人情感、历史背景、传统习俗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48)

朱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朱熹叔祖,太学生出身。建炎元年自荐为通问副使赴金,为金所拘,不肯屈服,拘留十六年始得放归。曾劝宋高宗恢复中原,得罪秦桧,官终奉议郎。他在留金期间写下了不少怀念故国的诗作,深切婉转,是南宋初期的重要诗人。有《曲洧旧闻》、《风月堂诗话》等传世

  • 字:少章
  • 号:观如居士
  • 籍贯:婺源(今属江西)
  • 生卒年:biàn)(1085~1144

相关古诗词

题云馆二星集后

绝域山川饱所经,客蓬岁晚任飘零。

词源未得窥三峡,使节何容比二星。

萝茑施松惭弱质,蒹葭倚玉怪殊形。

齐名李杜吾安敢,千载公言有汗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秋夜

秋夜虽渐永,未抵客愁长。

秋月虽巳圆,不照寸心方。

将心贮此愁,莫作万斛量。

为月怜此夜,谁共千里光。

空令还家梦,欲趁征鸿翔。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别百一侄寄念二兄

昔我别汝父,见汝立扶床。

汝今已婚宦,我须宜俱苍。

向来青云器,不佩紫罗囊。

竹林我未孤,玉树汝非常。

青衫初一尉,远在子真乡。

念将东南归,拜我溱洧傍。

上能论道义,次犹及文章。

自惭老仍僻,何以相激昂。

日暮嵩云飞,秋高塞鸿翔。

了知还家梦,先汝渡江航。

迢迢建业水,高台下凤凰。

鼻祖有故庐,勿令草树荒。

我欲种松菊,继此百年芳。

汝归约我兄,晚岁同耕桑。

请策葛陂龙,来寻金华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葡萄

葡萄产西域,汉使斸根回。

自到中原后,先从上苑栽。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