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禅意的画面。"双树开精舍",以两棵大树环绕的寺庙为背景,展现了古人的修行之地。"门依曲水傍",进一步突出了环境的清幽,寺庙坐落在弯曲的溪流之畔,流水潺潺,增添了宁静的氛围。
"溪清石骨瘦",通过清澈溪水和嶙峋怪石的描绘,暗示了山林的荒寂与自然之美。"山静鸟声长",静谧的山林中,鸟儿的鸣叫声显得格外悠长,更显出环境的寂静和深远。
"佛日迎金镜",将阳光照射在寺庙的金色镜面(可能指的是佛像或铜镜)上,寓意佛法的神圣和明亮。"迷津渡石梁",则借渡过乱石堆叠的小桥,象征着超脱尘世的修行之路。
最后两句"风尘不到处,此地足羲皇",表达了诗人对这个远离世俗喧嚣、如远古时代般纯净之地的赞美,认为这里足以媲美传说中的盛世——羲皇上古时期,充满了理想化的隐逸之情。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清新脱俗,富有禅意的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