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仁寄和萧公陂诗次其韵

照眼石榴裙褶红,回头浪蕊随春空。

春归湓浦风尘外,诗到淮南烟雨中。

护田将绿一水同,造化夺巧非天公。

锦囊不尽思无穷,我欲从之歌元丰。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石榴裙上的红色鲜艳耀眼,回头望去,花朵如浪随春色消逝。
春天已远离湓浦,身处风尘之外,诗篇在烟雨朦胧的淮南飘荡。
守护田园的绿色与河水同色,大自然的巧妙并非人力所能及。
思绪如锦囊中的诗篇无穷无尽,我想要追随这诗情,歌颂元丰年景。

注释

照眼:形容色彩鲜明,引人注目。
浪蕊:比喻花朵盛开的样子。
湓浦: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西九江。
淮南:泛指江南地区,这里指诗人所在之地。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
天公:古人常用来指代自然或天意。
锦囊:古时文人常用来装诗文的袋子,象征丰富的创作。
元丰:北宋时期宋神宗的年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以石榴裙的鲜艳色彩开篇,暗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回头浪蕊随春空"进一步描绘了花朵随风飘散的场景,如同春天的浪漫与易逝。诗人将春天的归宿置于湓浦之外,风吹尘扬,增添了离别与远方的意蕴。

"诗到淮南烟雨中",通过烟雨的朦胧,展现出诗人情感的细腻与意境的深远。接下来,诗人赞美了田园之美,一水护田,仿佛大自然的巧妙之作,超越了人力所能及,暗示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

"锦囊不尽思无穷"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灵感的无尽追求,而"我欲从之歌元丰"则透露出诗人想要借诗歌歌颂当下的时代,元丰年间或许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或文化氛围,诗人借此表达对时代的感慨和对艺术的执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春天为载体,融合了自然景色、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展现了曹彦约深厚的诗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收录诗词(368)

曹彦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字:简甫
  • 号:昌谷
  • 籍贯: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57~1228

相关古诗词

朝梳怨

朝梳九叠云,到暮不成雨。

一日变千丝,只作愁机杼。

愁至云成幕,小雨和丝落。

愁去脸成霞,雨霁庭下花。

折花愁雨湿,护惜鲛绡立。

蜂蝶爱花红,花心应未同。

形式: 古风

湖庄杂诗(其二)

野水平湖阔,云山叠嶂深。

一溪横驿道,两岸挟神林。

乱石通人迹,孤舟系客心。

几年茅苇地,松桧已侵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谢罗醴陵宏材乐府见寄

自别湘中首屡回,漏传春信一枝梅。

固知我老何须此,不与时同亦壮哉。

百里去思民父母,三年归作国台莱。

更将馀力哦新调,三百篇中著意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赠日者

我本无能人,简册强缠绕。

饶舌苦譊譊,外貌似了了。

应酬聊复尔,懒惰亦不少。

眨眼鼻如雷,黄昏到天晓。

形式: 古风 押[筱]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