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上

高亭独坐怯馀寒,渐已晴晖转画阑。

杨柳总归湖外色,梅花宛似雪中看。

疏池种竹随春事,散帙挥毫亦暂欢。

回首故人微禄在,惟应拙薄自江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舜臣的《亭上》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高亭之中,感受到些许余寒逐渐消退,阳光透过画阑带来明媚的转变。他欣赏着湖边的杨柳,翠绿的颜色在晴空下显得格外生动,而梅花在雪景中更显洁白如雪,美不胜收。

诗人漫步在疏疏落落的池边,竹林随着春天的到来而生机盎然,他打开书卷,提笔挥毫,暂时忘却俗务,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欢愉。然而,当他回想起远方的旧友,虽然他们身居微职,但诗人自嘲自己才疏学浅,只能在江边默默度过岁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情怀,以及对友情的怀念。

收录诗词(224)

李舜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 字:汝谐

相关古诗词

同诸公贡院小集

最宜南陌静缁尘,况复高城过雨新。

夹路啼莺歌似响,一春踏草到应频。

侵苔薜荔萦初蔓,隔水衣裳挂满筠。

无限夕阳堪共醉,明朝世务恐牵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南中一雨动成霖,湖上春云几日阴。

似妒花开能烂漫,全滋竹色使萧森。

阶寒水濯繁苔出,地僻烟封省树深。

异域应常怜病骨,兹晨聊得散幽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东轩对雨

长风吹雨过东园,炎德驱无五月繁。

坐对遥山烟乍合,正怜高鸟湿能翻。

微官垂白空双鬓,久客耽幽稍一轩。

栏药盆花看益好,已多停水蕙兰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贡院池上

江城此地独知名,试共寻幽处处行。

选得松根千树合,移来水面各言清。

娟娟隔径明丹实,袅袅当波出翠茎。

未便观鱼好垂钓,从渠窥客去来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