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寿陵故址

玉体今何所,遗墟夕霭凝。

宝衣销野燐,碧瓦蔓沟藤。

成戾崩年谥,恭仁葬后称。

千秋同一毁,不独汉唐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边贡的《过寿陵故址》描绘了一幅历史遗迹的凄凉景象。首句“玉体今何所”以问句起笔,暗示了陵墓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只剩遗址默默诉说。接下来的“遗墟夕霭凝”进一步渲染了陵墓的荒芜,傍晚的雾霭笼罩着残垣断壁,增添了哀伤的氛围。

“宝衣销野燐,碧瓦蔓沟藤”两句通过具体的细节描绘,写出了陵墓的衰败:曾经华丽的衣物化为野外磷火,碧绿的琉璃瓦上爬满了藤蔓,象征着昔日荣华的消逝和自然力量的侵袭。

“成戾崩年谥,恭仁葬后称”暗指陵主生前的功过,虽然在位时可能有过失(“成戾”),但死后仍得到“恭仁”的评价。然而,这些赞誉与陵墓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人生的无常。

最后两句“千秋同一毁,不独汉唐陵”总结全诗,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历史感慨:无论曾经多么显赫的人物,他们的陵墓最终都会被时间摧毁,成为永恒的毁灭,这并非特指汉唐时代的陵寝,而是人类文明共有的命运。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历史遗迹的沧桑变迁,寓含了对世事无常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1453)

边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市)
  • 生卒年:1476 ~1532

相关古诗词

沙河

放马野田草,路回登古原。

鸡鸣桑下屋,牛卧雨中村。

薄日浮山影,长桥下水痕。

煌煌中使出,束帛向陵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承闻诏迎圣母太妃还宫(其一)

兆启封邦日,图开继统春。

汉南王化远,天下母仪新。

侍寝随宫眷,留行聚国人。

嗣皇敦孝理,瞻望黼衣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承闻诏迎圣母太妃还宫(其二)

济水朝京甸,燕关镇海流。

九重迎圣母,千里会诸侯。

日月开黄道,河山列素秋。

礼文同扈跸,元不为宸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都玄敬二首(其一)

才高怜晚达,十载尚为郎。

书买黄金尽,愁生白发长。

夏曹分武库,秋殿别文昌。

木脱霜皋冷,何人共采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