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边贡的《过寿陵故址》描绘了一幅历史遗迹的凄凉景象。首句“玉体今何所”以问句起笔,暗示了陵墓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只剩遗址默默诉说。接下来的“遗墟夕霭凝”进一步渲染了陵墓的荒芜,傍晚的雾霭笼罩着残垣断壁,增添了哀伤的氛围。
“宝衣销野燐,碧瓦蔓沟藤”两句通过具体的细节描绘,写出了陵墓的衰败:曾经华丽的衣物化为野外磷火,碧绿的琉璃瓦上爬满了藤蔓,象征着昔日荣华的消逝和自然力量的侵袭。
“成戾崩年谥,恭仁葬后称”暗指陵主生前的功过,虽然在位时可能有过失(“成戾”),但死后仍得到“恭仁”的评价。然而,这些赞誉与陵墓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人生的无常。
最后两句“千秋同一毁,不独汉唐陵”总结全诗,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历史感慨:无论曾经多么显赫的人物,他们的陵墓最终都会被时间摧毁,成为永恒的毁灭,这并非特指汉唐时代的陵寝,而是人类文明共有的命运。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历史遗迹的沧桑变迁,寓含了对世事无常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