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香寺里古松僧,不画枯松落石层。
最爱临江两三树,水禽栖处解无藤。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住在天香寺里的和尚,他擅长绘制古松,但却并不刻意去画那些枯萎的老松或是石头堆积的层层叠叠之处。诗人表达了对这位僧人的最爱,即他在临江之地所绘制的两三株松树。这不仅展示了僧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刻理解,也透露出他内心对于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水中的禽鸟栖息其间,诗中写道它们“解无藤”,这既可以理解为和尚没有在画中加入多余的装饰,也暗示了自然之美本身就足以吸引众生,无需过多人为的点缀。通过对这位和尚绘画风格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返璞归真的审美观念。
不详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于今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粉翅嫩如水,绕砌乍依风。
日高山露解,飞入菊花中。
回看佛阁青山半,三四年前到上头。
省得老僧留不住,重寻更可有因由。
天寒眼痛少心情,隔雾看人夜里行。
年少往来常不住,墙西冻地马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