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七问(其七)问剑

举世争雄日,何妨独守雌。

冤亲平等视,风雨寂寥为。

浩气销能否,全身付与谁。

一弹三太息,惟许湛卢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成鹫的《后七问(其七)问剑》,通过“问剑”这一形式,诗人表达了深沉的人生哲理和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首句“举世争雄日”,描绘了一个充满竞争与争夺的时代背景,暗示了社会的复杂与激烈。紧接着,“何妨独守雌”,诗人提出反问,是否在这样的世界中,独处静守,也是一种智慧的选择?这里“雌”字并非贬义,而是指一种不争不抢、保持自我本色的态度。

“冤亲平等视,风雨寂寥为”,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无论是冤家还是亲人,都以平等之心看待;面对生活的风雨与孤独,也能够坦然接受。这种超脱世俗、平和内敛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宽广。

“浩气销能否,全身付与谁”,诗人在此探讨了个人精神力量的消长与归属。浩然之气,既可以激发人的斗志,也可能在某些时候被消磨。而“全身付与谁”,则提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究竟应该将自己交付给何种力量或存在?

最后,“一弹三太息,惟许湛卢知”,诗人以弹琴自喻,通过琴声表达内心的感慨与叹息,只有真正的知音——湛卢(古代名剑)才能理解这份深意。这不仅是一种艺术上的共鸣,更是对知己难求的感慨,以及对自我情感深刻理解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问剑”的独特视角,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我、社会关系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闰诗(其一)闰元夕

北里休蚕绩,西畴罢耦耕。

又来看灯市,相伴入春城。

好月光仍满,清宵昼欲平。

旧时按歌地,犹有绕梁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十闰诗(其二)闰花朝

花发朝还暮,花时去复回。

方将踏青候,又逐看花来。

所惜韶华老,频教羯鼓催。

春风如有待,不放刺桐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十闰诗(其三)闰上巳

采兰人散后,折柬又相招。

老去仍添闰,江边更弄潮。

韨除尘欲尽,枕漱兴偏饶。

难得长如此,留春慰寂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十闰诗(其四)闰佛日

佛日薄虞渊,真风空寂然。

再来行七步,一闰即千年。

天上僧祇劫,人閒昼夜缘。

犹存增减见,惭汗沐金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