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除夜有感》由明代诗人魏时敏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除夕之夜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时光流逝和岁月变迁的感慨。
首联“迢递离乡国,萧条感岁华”,开篇即点明了诗人身处异乡,与故乡相隔遥远,心中不禁涌起一种孤独与落寞之感,随着年岁的更迭,这种情感愈发深刻。诗人以“迢递”形容距离之远,以“萧条”描绘内心的凄凉,两词相合,营造出一种远离故土、形单影只的氛围。
颔联“宵声悲鼓吹,月色浸梅花”,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除夕之夜,本应是家人团聚、欢庆新年的时刻,而诗人却只能听到远处传来的悲伤的鼓乐声,月光下,梅花似乎也沉浸在一种哀愁之中。这里,“宵声”与“月色”、“鼓吹”与“梅花”形成鲜明对比,不仅渲染了除夕之夜的寂静与凄美,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颈联“残历愁中尽,流年梦里加”,诗人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中。在愁苦中,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又悄然来临。这里的“残历”既指日历的残缺,也象征着岁月的流逝;“流年”则表达了时间如流水般匆匆而过,无法挽留的无奈。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对时光飞逝、年华易老的深深忧虑。
尾联“亲闱千里隔,回首重咨嗟”,最后诗人将目光转向远方的亲人,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虽然相隔千里,但心中的牵挂与思念却如同近在咫尺。在除夕之夜,诗人回首往事,心中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与感慨。这一联以“千里隔”强调了空间的距离,以“重咨嗟”表达了深沉的情感,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综上所述,《除夜有感》通过诗人对除夕之夜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在岁末年初之际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以及对亲人的深切思念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