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

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横行江汉间,楚子灭诸姬。

问鼎轻周室,争盟会淮夷。

子孙世有国,地大先王时。

封疆六千里,俛首为秦雌。

虎狼不可亲,前后几见欺。

始堕张仪计,卒至王剪师。

西风吹黄芦,疑是骚人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汉水》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对汉水的描绘,隐喻了历史的变迁与王朝的兴衰。

开篇“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以方城比作城墙,以汉水比作护城河,形象地描绘出汉水流域的地理形势,同时也暗含着对历史中以险固地形为依托建立政权的王朝的象征。

“横行江汉间,楚子灭诸姬”一句,借楚子(即楚国国君)在江汉之间纵横驰骋,最终消灭其他姬姓诸侯的典故,暗示历史上强盛的楚国如何崛起并征服其他势力,展现了历史上的权力更迭和强弱转换。

“问鼎轻周室,争盟会淮夷”则进一步揭示了历史上的政治斗争,问鼎象征着对最高权力的觊觎,轻视周室意味着对传统秩序的挑战;而与淮夷结盟,则反映了不同势力之间的联合与对抗。

“子孙世有国,地大先王时。封疆六千里,俛首为秦雌”描述了国家的传承与扩张,以及最终被秦国所吞并的命运。这里“封疆六千里”强调了国土的辽阔,“俛首为秦雌”则表达了最终屈服于强敌的无奈与悲哀。

“虎狼不可亲,前后几见欺”通过比喻,指出历史上统治者常常遭遇来自内外的背叛与欺骗,暗示了权力斗争中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始堕张仪计,卒至王剪师”提到了战国时期著名的外交策略家张仪和军事家王翦,前者通过离间计削弱其他国家的力量,后者则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关键人物之一。这两句暗示了历史上的决策失误和军事行动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西风吹黄芦,疑是骚人悲”以自然景象结束全诗,西风中黄芦摇曳,仿佛是古代文人墨客的哀叹,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沧桑融为一体,表达了对过往辉煌与衰败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汉水这一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深沉的历史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独特洞察和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200)

王十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 字:龟龄
  • 号:梅溪
  • 生卒年:1112-1171

相关古诗词

宿夏郡口

夜宿古夏口,时维季秋半。

江湖犹未落,烟水渺无岸。

左公昔屯兵,仲谋方斫案。

助成赤壁胜,坐使老贼窜。

壮志宁下人,借地聊取乱。

蛟龙得云雨,鼎足王蜀汉。

英雄不复见,江水空汗漫。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九月十五夜

九月十五夜,前年居故乡。

鸡黍修故事,兄弟自范张。

岂知今年秋,扁舟葭苇傍。

三日无人烟,雨细风悲凉。

浇愁一杯酒,苦语生悲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宿高牙

牢落楚天涯,夔门路尚赊。

落帆惊宿鹭,弭榜傍栖鸦。

风伯声喧枕,渔人水浸家。

江神阻行色,非是恋高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亡姊之葬在九月而不得其日十五日读坡诗至英公燎须事不觉悲涕是日辛酉得非葬日邪诗以寓哀

先人六儿女,姊长孝且慈。

德淑命不淑,哀哉止于斯。

莫年失爱子,哭泣鬓成丝。

年才五十七,一病不可医。

姊死我在傍,姊葬吾不知。

初闻卜九月,不得日与时。

丐祠既不遂,临穴竟无期。

日月为我昏,风雨为我悲。

宦游何所得,抱恨渺无涯。

尚馀英公须,未作子厚碑。

便当回雁荡,那忍过秭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