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萧萧戎马鸣,悠悠赴遐征。
洒涕别亲戚,前行有期程。
骨肉恩难断,负戈且吞声。
开边报明主,宁顾死与生。
这首明代诗人陈汝言的《从军八首(其一)》描绘了出征士兵的悲壮场景。首句“萧萧戎马鸣”,以马蹄声的凄凉和兵器碰撞声渲染出战事的紧张气氛。接着,“悠悠赴遐征”表达了士兵们长途跋涉、远离家乡的无奈与决心。
“洒涕别亲戚”直接展现了离别亲人的悲痛,泪水涟涟,却不得不踏上征程。“前行有期程”暗示了战争的紧迫性和任务的艰巨。在这样的背景下,“骨肉恩难断,负戈且吞声”表达了士兵对家人的深深眷恋和忍痛割舍的情感,他们带着沉重的心情,只能默默承受。
最后两句“开边报明主,宁顾死与生”展现了士兵们的忠诚和牺牲精神,他们为了保卫国家,即使面临生死抉择,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为君主效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古代士子的家国情怀和军人的坚韧不屈。
不详
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后随其父移居吴中(今江苏苏州)。能诗,擅山水,兼工人物。与兄陈汝秩(字惟寅)齐名,时人呼为大髯小髯。画山水远师董源、巨然,近宗赵孟頫、王蒙,行笔清润,构图严谨,意境幽深。与王蒙契厚,传说王蒙在泰安时,曾面泰山作画,随兴所至,不时加笔,一幅图画了三年。正巧来访,时遇大雪,他便用小弓挟粉笔弹在画上,将图改作雪景。王蒙叫绝,以为神奇,遂改题为《岱宗密雪图》
我非将门子,生本良家儿。
少年事驰骋,射猎南山陲。
邦家有急难,诏书下丹墀。
跨马出门去,立身当及时。
平沙浩漫漫,行迈不遑歇。
父母生我时,岂知从战伐。
风吹陇头树,月照原上骨。
成功勒燕然,千载名不没。
笳声与陇水,呜咽夜复朝。
后队来何驶,前军去已遥。
天高月皎皎,野阔风萧萧。
宁知主将略,不在弓与刀。
去年灭龟兹,今年斩楼兰。
不忧道里远,但念衣裳单。
北风卷沙雪,凄凄日夜寒。
安边在今日,焉敢辞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