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听晓鸟》由清代诗人牛焘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时分,鸟儿啼鸣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联“鼓吹诗肠最有情,非关得意自呼名”,开篇即以“诗肠”为喻,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内心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这里的“鼓吹”不仅指鸟鸣之声,也暗含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激荡与共鸣。诗人并非因为有所得而特意呼唤鸟名,而是被鸟鸣所触动,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颔联“喉端应律东风暖,林下栖踪夜气清”,进一步描绘了鸟儿在温暖的东风中啼鸣,其声音与自然界的和谐律动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同时,“林下栖踪夜气清”则暗示了鸟儿在夜晚的静谧中休息,与清晨的啼鸣形成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昼夜更替之美。
颈联“丝竹因人嫌作态,文章似尔善和鸣”,将鸟鸣比作丝竹之音,但又强调了鸟鸣的自然与真实,不同于人为的刻意模仿。这里“和鸣”一词,既指鸟儿之间的相互应和,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之音的欣赏与向往。通过这一联,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崇尚,以及对人工雕琢之音的反感。
尾联“人间不觉韶光老,园柳依稀递变声”,收束全诗,诗人通过观察园柳随季节变化的声音,感叹时间的流逝,却并未因此感到哀伤。相反,他从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永恒之美,从而让读者在忙碌的人世间也能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晓鸟啼鸣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