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夜斋中不寐遥想郊丘盛礼二首(其一)

阳郊陪礼忽三年,目想坛觚切绛烟。

今夕纤萝还不动,百神应到紫宫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在阳光照耀的郊野陪伴祭祀已近三年,目光遥望祭坛上缭绕着深红的烟雾。
今晚轻细的藤蔓还未摇曳,众多神明想必已经聚集在紫微宫前。

注释

阳郊:阳光照耀的郊野。
陪礼:陪同祭祀。
忽:忽然。
三年:三年时间。
目想:目光遥望。
坛觚:祭坛。
切:环绕。
绛烟:深红色的烟雾。
今夕:今晚。
纤萝:轻细的藤蔓。
还不动:还未摇曳。
百神:众多神明。
应到:想必已经到达。
紫宫:紫微宫。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冬至之夜,诗人无法入睡,回忆阳春时节郊祀盛大的场景与情感的古诗。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他内心对于自然界和神灵活动的深切关注。

"阳郊陪礼忽三年,目送坛觚切绛烟。" 这两句表达了时间飞逝,三年的转瞬即逝,让诗人对过去陪伴祭祀之礼的场景记忆犹新。在阳春时节,他亲眼目睹了郊祀的壮观,坛上的觚(古代祭祀用的器具)和绛烟(指祭祀时上升的香烟)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夕纤萝还不动,百神应到紫宫前。" 这两句则描写了冬至之夜的宁静与神秘。在这个清冷的夜晚,连细小的花萼(纤萝)都不再摇曳,这种静谧反衬出了一种超自然的活动——百神齐聚于紫宫前。紫宫在古代是指天上的星辰之宫,也可喻指帝王所居的宫殿,在这里则象征着神灵集会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比春夏之交与冬至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自然界变化以及精神世界深层活动的感悟和思考。

收录诗词(833)

宋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正月十日作(其一)

万里春晖荡晓空,芳心何处不融融。

惟馀两鬓无情雪,最耐人间解冻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正月十日作(其二)

偶随和气上层台,河里风烟已暗开。

空说虎牢天地险,不知春色过关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立春

曾见青旂上苑回,瑞幡仙萼剪刀催。

朝来独曝茅檐日,且暖蓬心一寸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龙兴题额

八法神毫焕宝题,至今鸾鹊欲惊飞。

临空莫遣流尘晦,幸有仙人拂石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