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梅咏

孤梅在空谷,潇洒如幽人。

不同桃李花,那知艳阳春。

冰霜岁年晚,苔藓青满身。

鼎鼐既不辱,风味良自珍。

孰信姚黄枝,来作灶下薪。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孤独的梅花独自盛开在山谷中,举止优雅如同隐居之人。
它不像桃花和李花那样争艳于春天,却不知晓明媚的阳光。
历经冰霜寒冬,梅花身上布满了青苔,依然坚韧。
即使在锅鼎烹煮中,它的香气和味道也并未被玷污,反而更加珍贵。
谁能想到,高贵的姚黄品种梅花,竟会沦为灶火下的柴薪。

注释

孤梅:孤独的梅花。
空谷:山谷。
潇洒:举止优雅。
幽人:隐居的人。
桃李花:指春天常见的桃花和李花。
艳阳春:明媚的春天。
冰霜:寒冷的天气。
苔藓:植物,常附着在石头或老树上。
鼎鼐:古代烹饪器具,这里比喻生活中的困境。
辱:玷污。
风味:香气和味道。
姚黄:古代名贵的梅花品种。
灶下薪:灶火下的柴薪。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冕所作的《孤梅咏》,通过对孤梅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韵味和品格。首句“孤梅在空谷”,以孤寂的环境烘托出梅花的坚韧与独立,如同一位隐逸的高士。接下来,“潇洒如幽人”进一步强调了梅的超凡脱俗,与世俗的繁华形成对比。

“不同桃李花,那知艳阳春”表达了梅花与桃花、李花的区别,它不追求春天的热闹与艳丽,而是独自傲立于严寒之中。“冰霜岁年晚,苔藓青满身”描绘了梅花在寒冬中傲霜斗雪的形象,身上布满青苔,更显其清高孤傲。

“鼎鼐既不辱,风味良自珍”暗喻梅花虽未被用于烹调,但其内在的品质和香气却是珍贵无比。“孰信姚黄枝,来作灶下薪”则以反问的形式,讽刺了那些将名贵的姚黄梅(一种名贵的梅花品种)视为低贱之物,不知其真正的价值。

整首诗通过孤梅的形象,寄寓了诗人对高洁品性的坚守和对世俗偏见的批判,展现出梅花的独特魅力和诗人的人格追求。

收录诗词(712)

王冕(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明上人画兰图

吴兴二赵俱已矣。雪窗因以专其美。

不须百亩树芳菲,霜毫扫动光风起。

大花哆唇如笑人,小花敛媚如羞春。

翠影飘飘舞轻浪,正色不染湘江尘。

湘江雨冷暮烟寂,欲问三闾杳无迹。

忾慷不忍读《离骚》,目极飞云楚天碧。

形式: 古风

松雪画马图

玉堂学士金闱彦,磊落襟怀书万卷。

等閒貌出天马驹,鬃鬣萧梢气雄健。

蹄如削玉耳削筒,目光炯炯磨青铜。

五花连钱云影动,喷沫一啸生长风。

我昔曾上桑乾岭,带甲骑来霜月冷。

只今潦倒岩谷间,展卷令人动深省。

形式: 古风

画猫图

吾家老乌圆,斑斑异今古。

抱负颇自奇,不尚威与武。

坐卧青毡旁,优游度寒暑。

岂无尺寸功,卫我书籍圃。

去年我移家,流离不宁处。

孤怀聚幽郁,睹尔心亦苦。

时序忽代谢,世事无足语。

花林蜂如枭,禾田鼠如虎。

腥风正摇撼,利器安可举?

形影自相吊,卷舒忘尔汝。

尸素慎勿惭,策勋或逢怒。

形式: 古风

苦寒作

昨日风寒枯木折,今日五更霜似雪。

河伯泉仙惊怪言,冻杀深潭三足鳖。

南海一平行大舆,五尺之冰千古无。

珊瑚树死日色薄,老翁破冻叉僵鱼。

凤凰不出鸲鹆语,秃鹙飞啼血如雨。

驼马交驰入不毛,兜鍪不惮饥寒苦。

豺狼夹道狐兔骄,白草万里蛮烟焦。

纷纷赤子在炮炙,三士何缘争二桃。

君不见江南古客颇痴懒,养得一双青白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