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项真所作的《怀吴稚文》。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友人吴稚文的深切怀念之情。
首联“吴子谈经鬓未丝,官閒却与懒相宜”,开篇即点出吴稚文的学识渊博,虽已年长但精神饱满,同时暗示其官场生活悠闲自在,与懒散的生活态度相得益彰。这里通过“未丝”这一细节,形象地表现了吴稚文虽年岁渐长但精神状态依然年轻,充满活力。
颔联“衙空亦可容鱼队,俸薄才堪买鹤骑”,进一步描绘了吴稚文在官场中的生活状态。衙门空闲时,他可以自由自在地观察鱼群游动,享受自然之乐;而微薄的俸禄则足以让他购买鹤骑,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淡泊与高雅追求。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吴稚文在官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以及他对物质需求的节制。
颈联“苜蓿一园知不饱,梅花两载岂无诗”,转而从侧面描写吴稚文的生活情趣。一园苜蓿虽非丰盛,但足以表达他对生活的满足;而两年的时光里,梅花的盛开定能激发他的创作灵感,留下优美的诗篇。这里通过“不饱”与“岂无诗”的对比,既展现了吴稚文对物质生活的淡然态度,也突出了他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与执着。
尾联“思君明月清樽处,姑篾城头望眼迟”,表达了诗人对吴稚文的思念之情。在明亮的月光下,诗人想象着吴稚文独自饮酒的情景,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最后,诗人站在姑篾城头,遥望远方,期待与友人重逢的时刻,情感深沉而真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吴稚文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其深厚的情感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文人士大夫的生活风貌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