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郭氏溪南斋

幽人谐静适,结宇临溪园。

溪流清且深,逶迤带平村。

榆柳植我楥,远岫列我门。

碧筱播春阴,芙蓉丽秋暾。

远绝往还迹,遂忘廛市喧。

坐玩孔氏书,覃思古人言。

玄理日有得,可以祛尘昏。

素琴虽无弦,旨酒常在尊。

意至时有适,登高睇澄源。

讴吟发舒散,一写中郁烦。

栖迟固夙尚,贵贱命攸存。

知分吾所安,谁谓轻华轩。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溪边小屋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首句“幽人谐静适”,点明了人物的身份和心境,隐居者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接着,“结宇临溪园”一句,展现了隐居之所的地理位置,靠近溪流,环境清幽。

“溪流清且深,逶迤带平村”描绘了溪水的清澈与蜿蜒,以及它环绕着平缓的村落,营造出一幅自然与人类生活和谐共处的画面。接下来,“榆柳植我楥,远岫列我门”则通过榆树和柳树的种植,以及远处山峦的排列,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暗示了隐居者的内心世界与外界自然的紧密联系。

“碧筱播春阴,芙蓉丽秋暾”两句,分别描绘了春天与秋天的景象,竹林在春日里投下绿荫,而秋日里的荷花则显得格外美丽。这些自然景观不仅增添了季节的变换感,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

“远绝往还迹,遂忘廛市喧”表达了隐士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接下来,“坐玩孔氏书,覃思古人言”则揭示了隐士通过阅读儒家经典,思考古代圣贤的教诲,以求精神上的提升与自我完善。

“玄理日有得,可以祛尘昏”表明隐士在不断的学习与思考中,逐渐领悟到深刻的道理,从而能够摆脱世俗的困扰,达到心灵的净化。“素琴虽无弦,旨酒常在尊”运用比喻手法,将无弦之琴比作内心的音乐,将醇厚的美酒比作精神的滋养,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最后,“意至时有适,登高睇澄源。讴吟发舒散,一写中郁烦”描述了隐士在特定时刻,通过登高望远、抒发情感,来释放内心的压抑与烦恼。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释放。

“栖迟固夙尚,贵贱命攸存。知分吾所安,谁谓轻华轩”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隐士对简单生活、自然与内心的追求,认为无论地位高低,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价值,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2068)

杨士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字:士奇
  • 号:东里
  •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 生卒年:1366~1444

相关古诗词

斗湖道人诗

家临斗湖滨,门对斗湖上。

明镜影香台,文波绣仙氅。

诵经无辍口,谭道若指掌。

为霖从潜虬,飞符驱魍魉。

止水涵湛然,可以喻心想。

一谢湖边人,终年罢来往。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樵云诗

悠悠南山云,素心澹相似。

偶托樵采迹,遂隐山云际。

云中有灌木,四散枝叶繁。

薄剪去云翳,讵令伤本根。

昨朝买斧来,暂入庐陵县。

五马出辉煌,低头愧相见。

芙蓉荡晻霭,环洲亦氛氲。

一返伐木处,丁丁谁得闻。

形式: 古风

题施员外画

久旷山水游,披图适心目。

远岫云外青,清潭千丈绿。

芳尊集幽舫,春鸟鸣高木。

茅屋是谁家,门无往来躅。

形式: 古风

送胡子澄遂安知县

初日丽金闺,香风含玉殿。

之子承湛恩,铜章宰花县。

匆匆下长浦,靡靡经芳甸。

驰情在民瘼,铭心答天眷。

嗟予重朋侣,三春不相见。

偶聚还暌违,临岐空恋恋。

形式: 古风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