霅溪翁山居图

山林之幽乐且闲,何人卜居云半间。

草楼高出苍树杪,石梁斜压清溪湾。

循溪隐隐穿细路,断岸疏林接烟雾。

微茫万顷白连天,雁阵凫群落无数。

樵歌初断渔唱幽,沙头人卧竹叶舟。

青山数点西日下,渺渺一片江南秋。

我昔苕溪问清隐,溪上分明如此景。

别来时或枉梦思,忽见此图为心醒。

钱翁少年善丹青,晚岁笔意含英灵。

兴来漫临北苑画,妙入毫末穷杳冥。

无声诗与有声画,翁能兼之夺造化。

词林诸老富品题,一纸千金重光价。

应君持此索我诗,愧乏琼玖答赠之。

临风展玩三太息,宁不为动莼鲈思。

我今借屋湖山里,恍惚风烟无乃似。

拟将三尺白剡藤,试烦东邻雪篷子。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幅《霅溪翁山居图》,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山林生活画卷。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山林之幽静与主人生活的闲适。草楼高耸于苍翠的树木之上,石梁斜跨在清澈溪流的湾处,溪水潺潺,细路蜿蜒,断岸与稀疏的树林接壤,烟雾缭绕,远处万顷碧波与天际相连,雁阵与凫群自在飞翔,构成一幅和谐自然的画面。

诗中还融入了人物活动的描写,如樵夫的歌声与渔人的歌唱,沙头之人悠闲地躺在竹叶舟中,夕阳西下,青山映衬,更添几分秋意。诗人回忆起往昔在苕溪寻访清隐之地的情景,眼前的景象与记忆中的画面相呼应,引发了深深的感慨。

画作的创作者钱翁,年轻时擅长丹青,晚年笔法更加精妙,能够将自然之美与内心情感完美融合。诗人在欣赏这幅画作时,不禁为之感动,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境遇,仿佛置身于那片风烟迷离的山水之中。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钱翁画技的赞赏,并自感难以用诗句回应这份艺术的馈赠,只能借风声与思绪,表达内心的触动与向往。

收录诗词(9)

陆景龙(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黑云压天殷其雷,白雨如注西南来。

于时我方高枕卧,池上菡萏花初开。

从渠雷昏与雾暗,推起篷窗时一看。

顷刻阴霾尽扫除,幸免冲堤及破岸。

天风不来如镜平,一轮明月海底生。

形式: 古风

东明山

君不见深袅之山青入天,荡摩日月呼云烟。

又不见仙华山高一千仞,排空直立如旂旃。

二山雄削无与比,降势演迤直与东明连。

东明虽然一培塿,林回麓转依平川。

乔松百尺不僵亦不死,女萝冉冉青丝悬。

绿光照人浓若酒,角鬣俨似蛟龙然。

吟坛西头竹千挺,翠色倒浸梅花泉。

泉傍一沼水如鉴,下有鱼鳌潜深渊。

百禽纷纭竞栖托,欲借荟翳逃鹰鹯。

东方海色欲生白,啁啁哳哳春声传。

虽无律吕不可辨,绝胜翠管并繁弦。

我先诛茅薙草结新屋,轩槛疏敞甍楹鲜。

犀签瑶轴插满架,邺侯三万知谁贤。

联衿接席兄与弟,古今治乱时钻研。

客来引座松石底,一瓯花乳浮轻圆。

夜深白月径窥户,且把绿绮摅幽玄。

深林恐有山鬼听,吹灯遽就青毡眠。

世间辽绝有如此,便觉眼底无嵩瀍。

我生如结泉石缘,我生爱使烟霞缠。

白鹿耕云不须牵,五芝种得山前田。

金华先生今谪仙,买山便可分一廛。

下箸不愿食万钱,但得清风明月供吟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题李伯时三马图卷

古人画马形与骨,今人画马色与肉。

唐有韩干笔意高,宋有龙眠可相续。

今朝偶见三马图,眼如悬铃漆团曲。

短鬃两耳双竹批,风入四蹄如铁蹴。

宋伯老苏亦闲雅,赞以诗文过金玉。

呜呼安得九方皋,见此应须少回瞩。

形式: 古风

题铁网珊瑚图奉和黄鹤山樵赠范玉崖韵

黄鹤山人多意气,真是高亭老仙子。

挥毫髣髴如有神,怪石嶙峋笔端起。

琅玕玉树生云根,画图夺得江南春。

迩来遨游东海上,持赠玉崖之高人。

两翁相逢遂倾倒,醉里不知天地老。

持竿共结沧洲期,一钓犹嫌六鳌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