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连绵不断的苦雨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与哀愁。诗人以“非旱即为潦,皇天应弃民”开篇,表达了对自然无常、命运不公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统治者的批评。接下来,“鸿高千里雾,鱼老一江蘋”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鸿雁在雾中高飞与江中的鱼因雨水而衰老的景象,形象地展现了苦雨对生灵的影响,也暗示了社会的凋敝。
“料得禾多耳,能令巷有人”则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出发,预示着这场苦雨将导致粮食歉收,人们的生活将更加艰难。最后,“窥门犹未霁,何日可回春”表达了对雨止春回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和期盼。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困苦与人民的疾苦,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