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山居四十首(其七)》由元代诗人栯堂所作,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对人生与世事的深刻思考。
首句“千年明镜忽生尘”,以“明镜”喻指人心或宇宙真理,却因时间流逝而蒙上尘埃,象征着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会被世俗杂念所遮蔽。接着,“逐妄迷真岂有因”进一步强调了迷失自我、追求虚妄而非真理的现象,指出这种迷失并非偶然,而是人性内在的弱点所致。
“海上刻舟求剑客,市中当昼攫金人”运用典故,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错误的方向上盲目追求,如同刻舟求剑者固执于旧法而不变通,或如市井之徒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行窃,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短视。
“万牛难挽清风转,两曜偏催白发新”则表达了时间不可逆转、岁月不待人的感慨。清风难以被强留,正如时光流逝无法挽回;而太阳与月亮的更替,却偏偏催促着人的白发新生,象征着生命的自然规律与无奈。
最后,“此事知音古来少,碧天无际地无垠”总结全诗,指出理解这样深刻哲理的人自古以来就很少,仿佛在广袤无垠的天地间,能够洞察人生真谛的心灵寥寥无几。这既是对前文思想的升华,也是对读者的一种激励,鼓励人们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寻找那片属于自己的碧空与大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真理、时间与命运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人类普遍困境的深切同情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