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杨肇初墨菊图

苏郎墨菊真有香,老墨落纸生秋霜。

宛然著我三径底,日与野老同徜徉。

生平爱画仍爱菊,令人见此二美足。

犹疑已是重阳过,寒花疏叶心簇簇。

忆昨苏郎画菊时,君家数本方离披。

谁云清致不兼得,更对浊酒开东篱。

明朝酒醒宾客去,君独沉吟空绕树。

绕树还看墨菊图,君家此乐陶家无。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孙蕡所作,名为《题杨肇初墨菊图》。诗中描绘了画家杨肇初所绘之墨菊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墨菊的独特魅力。

首句“苏郎墨菊真有香”,以“苏郎”暗指画家杨肇初,赞其画作如同真正的墨菊,不仅形似,且能散发出香气,引人入胜。接着,“老墨落纸生秋霜”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画家的墨色比作秋霜,形象地描绘了墨菊图的质感与季节感,营造出一种深秋的氛围。

“宛然著我三径底,日与野老同徜徉”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墨菊图的生动与自然,仿佛墨菊就在读者的庭院之中,与田野中的老人一同漫步,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意境。

“生平爱画仍爱菊,令人见此二美足”表达了诗人对绘画与菊花的喜爱之情,认为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足以令人满足与欣赏。接下来,“犹疑已是重阳过,寒花疏叶心簇簇”则通过时间的暗示,以及对菊花在寒冷季节依然绽放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菊花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回忆起“忆昨苏郎画菊时,君家数本方离披”,诗人回想起画家创作墨菊图的情景,那时家中几株菊花正凋零,但画家却能将其清雅之美完美捕捉于画布之上。诗人感慨,“谁云清致不兼得,更对浊酒开东篱”,即便是在浊世中,也能找到清雅之物,如菊花般高洁,甚至在饮酒之时,也能欣赏到这样的美景。

最后,“明朝酒醒宾客去,君独沉吟空绕树。绕树还看墨菊图,君家此乐陶家无”,表达了诗人独自回味画中之美的孤独与满足,以及对这种艺术享受的珍视,仿佛找到了与陶渊明相似的隐逸之乐。

整首诗通过对墨菊图的描绘,展现了画家技艺的高超,以及诗人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深刻感悟和追求,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收录诗词(772)

孙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袁清溪所藏雪夜泛舟图

钱颙画山工画雪,山下寒江更奇绝。

万壑千林鸟倦飞,苍松古柏冻欲折。

清人何日纵冶游,银涛渺渺着孤舟。

黄罂碧杓置篷底,定是山阴王子猷。

故人高居剡溪曲,窄窄柴门锁黄竹。

遥怜孤鹤怨空山,尘榻无人伴幽独。

披蓑童头缩猬毛,龙鳞冰片难容篙。

凌竞历览有何好,博得老眼如馋猫。

冲寒乘兴莫匆促,回船拢岸也不俗。

故人开轩扫茅屋。

品字床头抗酒壶,留连坐到东方旭。

形式: 古风

题廉徵士梦雪舟

廉生心性如野鸥,前生恐是王子猷。

城居一载困炎热,夜梦泛雪乘扁舟。

扁舟一叶凌寒水,更著壶觞箬篷底。

鼓枻疑过柳港边,乘潮似出沙洲嘴。

月华雪色冰玉同,粼粼万顷涵晴空。

虚明上接元气白,皓彩直与银河通。

故人山阴无茅屋,何处重寻剡溪曲。

惟应赤壁鸣皋仙,夜半横江慰幽独。

形式: 古风

题陈隐君菊庄卷后

隐君种豆南山陲,清晨荷锄薄暮归。

馀閒更学树丛菊,茅屋前头花作围。

此花不比桃与李,万木凋零方吐蕊。

耀日黄金浅浅红,凌霜白玉深深紫。

孤芳似与九九期,落英不落长满枝。

嫣然羞作儿女艳,高洁独抱幽人姿。

此时隐君徐步屧,晨光熹微风猎猎。

晚圃寒花语断虫,东篱冷露留残蝶。

洛阳金谷盛繁华,江渚芙蓉照馆娃。

歌台舞榭岂不好,淡烟芳草令人嗟。

岁华将暮衡门里,寄傲羲皇时隐几。

见月开笼放白鹇,穿林采药寻黄绮。

平生嗜酒仍嗜书,诗比渊明差未如。

还开三径望俦侣,亦有五柳临庭除。

素琴抚弦惟袖手,葛巾且漉柴桑酒。

莫劳更赋归去来,惹得声名满人口。

形式: 古风

题唐仙方伎图布政徐本所藏

九重春色浮金辇,柳亸雕檐昼阴转。

阁门无事简书稀,朝下三郎幸南苑。

仗底微风拂赭黄,熏炉别殿送天香。

昭容婉娈翠娥黛,内史委蛇宫锦囊。

飘飘野老来何许,赐坐从容陪宴语。

卦气初生石鼎丹,清风自是蓬壶侣。

奚童忽启文书箱,白骡随地走如羊。

金华不识紫烟客,那得化石初平方。

骊山未起朝元阁,谁遣御前方伎作。

招邀青鸟天际来,勾引霓裳月中落。

渔阳铁骑战尘生,云栈萦纡路不平。

此时安得仙翁术,化作潼关百万兵。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