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翻译

将近黎明时分,穿过山间驿路,踏过溪上板桥,只见斜月西隐,寒霜满地。行过乱山深处,只见在那野人篱落旁,一枝盛开的金菊,赫然点缀在残菊丛中,耀人眼目,好像在提醒人们重阳佳节已至。
夜投旅舍,孤寂难眠,寒夜的更声阵阵传来,让人更感长夜难捱。平时总听说江南山水奇绝,风光秀美,今日踏上了江南的土地,却丝毫唤不起心中的激情,心里所想的却是那正被金人铁蹄蹂躏的故乡,有家难归的满腔悲凉油然而生。

注释

晓霜: 早晨的霜。
元:同“原”。
寒更:寒夜的更声。
江左:江东,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时,行走在荒凉的驿路之上所见到的景象。驿站旁斜倚着明月,溪边小桥上覆盖着薄霜,短短的篱笆旁残留着一枝已经凋黄的菊花。这一切都映衬出诗人置身于一个荒凉而又深远的乱山之中。

诗中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表达了时间与空间的交错,重阳节本应是一个家家户户团聚的时刻,而诗人却独自一人在这偏远的地方渡过,心中必然充满对家的思念和孤独感。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则透露出诗人的夜晚无法入睡,只能听着夜更的钟声一次次响起,时间似乎变得更加漫长。这种寂寞与孤单构成了一种深深的愁绪。

最后两句“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表达了诗人虽赞美着途经之地的美丽景色,但内心却无法释怀对家乡的思念。中原地区常被视作是中国的心脏地带,对于南方的游子来说,这里不仅是地理上的中心,亦是文化认同和情感寄托的地方。诗人通过这两句抒发了自己对于归乡的渴望与对遥远家园的深切怀念。

总体来看,这首《南歌子》以其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一种别样的秋色,既有自然景观的美丽,也不乏人性的温暖和深情。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丰富而微妙,是对宋代山水田园诗传统的一种独到演绎。

收录诗词(1360)

吕本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字:居仁
  • 籍贯:寿州
  • 生卒年:1084- 1145

相关古诗词

宣州竹/虞美人.墨梅

小溪篷底湖风重。吹破凝酥动。一枝斜映庾门深。

冷淡无言香泛、月华清。已经轻瘦谁为共。

魂绕徐熙□。耻同桃李困春容。

肯向毫端开发、雨云中。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浣溪沙(其一)

暖日温风破浅寒。短青无数簇幽栏。

三年春在病中看。

中酒心情浑似梦,探花时候不曾闲。

几年芳信隔秦关。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二)

共饮昏昏到暮鸦。不须春日念京华。

迩来沈醉是生涯。

不是对君犹惜醉,只嫌春病却怜他。

愿为蜂采落残花。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清平乐(其二)

柳塘新涨。艇子操双桨。闲倚曲楼成怅望。

是处春愁一样。傍人几点飞花。夕阳又送栖鸦。

试问画楼西畔,暮云恐近天涯。

形式: 词牌: 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