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晨炊出避寇,中夜尚伤弓。
赤地眠枯秸,青天入短篷。
可怜穷白叟,所至聚黄童。
老耳虽多聩,时闻话相公。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一位贫穷老人的生活情景。首句"晨炊出避寇",写出了老人为了躲避敌寇,清晨就匆忙准备炊事出门的艰辛。"中夜尚伤弓",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持续和老人内心的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心有余悸。
"赤地眠枯秸",形象地描绘了老人在荒芜之地只能以枯草为床的困苦,生活物资匮乏。"青天入短篷",则写出老人在简陋的篷车下过夜,仰望星空,更显凄凉。
"可怜穷白叟",直接表达了对老人境遇的同情,"所至聚黄童",描述老人沿途聚集一群孩童,可能是为了寻求庇护或教育他们,显示出老人的责任感和慈祥。
最后两句"老耳虽多聩,时闻话相公",写老人虽然听力衰退,但仍然能听到孩子们谈论"相公"(可能指官员或领导者),暗含对社会安宁的期盼,希望有人能解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乱年代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对和平与公正的渴望。
不详
衍漾春郊遍野畴,不堪回首剑南州。
劝农官吏浑冠鹖,力穑丁夫总带牛。
苦欲如邛嗟未得,自怜适越竟何求。
春风万斛浓于酒,一与畸人荡许愁。
三代兴氓法已精,田官众建日谆勤。
一年一度情何简,于县于州责孰分。
爱礼存羊斯仅可,卖刀买犊匪攸闻。
周官千载何曾试,我欲重拈静楚氛。
井卦分明说劳农,周人田制寓其中。
但令此念纯无已,可使吾民养不穷。
数豆荒餐延野老,一篇腐语诲村童。
尔忱不属知何补,谩道天公靳屡丰。
烟雨凄迷主簿峰,伤心蕙帐十年空。
梦魂吴蜀千山隔,归路湘江一水通。
庄舄相看均是客,虞卿何事独嗟穷。
天涯邂逅诚多幸,许挈诗囊入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