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感怀

漫点铜龙,缓敲檐铁,欣闻春雨纷纷。

笼雾青纱,照来烛影偏清。

隔闱共说安民语,喜听来、句句真诚。黯消凝。

炉内香残,案上灯昏。

运筹决尽承平策,奈安边少计,鬓角愁生。

一样无眠,静传银箭沈沈。

祝天早罢干戈事,愿从今、永庆升平。倚窗听。

残溜声低,滴至黎明。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鉴赏

这首《高阳台·感怀》由清代诗人许禧身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中的静谧与感怀。

开篇“漫点铜龙,缓敲檐铁,欣闻春雨纷纷”,以“铜龙”和“檐铁”的声音衬托出春雨的细腻与宁静,表达了对春雨的喜爱之情。“笼雾青纱,照来烛影偏清”,雾气笼罩下的青纱帐中,烛光显得格外清冷,营造了一种幽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隔闱共说安民语,喜听来、句句真诚”,在闺房之中,人们谈论着安抚民众的话语,每句话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黯消凝。炉内香残,案上灯昏”,炉中的香已燃尽,案上的灯火也渐渐暗淡,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沉思交织在一起。“运筹决尽承平策,奈安边少计,鬓角愁生”,在和平时期精心策划,却无奈边境安宁之策有限,愁绪爬上鬓角,体现了诗人对国家边防安全的深切忧虑。“一样无眠,静传银箭沈沈”,深夜里,只有诗人一人未眠,银色的箭矢在时钟上缓缓移动,象征着时光的流逝。“祝天早罢干戈事,愿从今、永庆升平”,诗人衷心祈愿天下早日停止战争,永远享受太平盛世。“倚窗听。残溜声低,滴至黎明”,靠着窗户倾听,雨水滴落的声音逐渐低沉,直至天明,仿佛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延续。

整首词以春雨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国家边防安全的关注,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的祈祷。

收录诗词(102)

许禧身(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点绛唇.咏清宴园

閒倚西楼,声声箫鼓吹来早。旌旗树杪。

一片霞光照。池外红桥,桥外青松绕。天初晓。

日光皎皎。花闹多青草。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醉太平.其二

花光露光。荷香桂香。清风拂拂生凉。有文禽一双。

桥南画堂。桥西碧窗。柳阴掩隐红墙。看珠帘绕廊。

形式: 词牌: 醉太平

醉花阴.月夜即事

月光澹澹花影瘦。窗下清风透。

漏鼓绕围墙,薄薄纱幮,夜静凉时候。

红闺娇女燃金兽。曲谱新排就。

罗袖韵珊珊,灯下欣欣,还把诗牌斗。

形式: 词牌: 醉花阴

长相思.春江野泊

风潇潇。雨潇潇。红杏林中酒旆招。杨花随地飘。

山遥遥。水遥遥。牛背村童过小桥。数声长笛高。

形式: 词牌: 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