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其二)

康乐誇成佛,叔夜急养生。

当其抗言时,髣髴通神灵。

一朝不自得,终乃违其情。

我钦蒙庄子,无近刑与名。

时哉适来去,躬耕以为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咏怀(其二)》由清代诗人马广軨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康乐和叔夜的人生选择,以及对庄子哲学思想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追求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句“康乐夸成佛,叔夜急养生”,以康乐(即谢灵运)和叔夜(即嵇康)为例,分别代表了追求佛教成就与重视养生之道两种不同的人生路径。康乐在佛教中被赞誉,而叔夜则急于养生以保持身体健康。这两者看似截然不同的选择,实际上都反映了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不同理解与追求。

接着,“当其抗言时,恍惚通神灵”一句,描绘了康乐和叔夜在各自领域内展现出的非凡才华与精神境界,仿佛与神灵沟通,达到了某种超凡脱俗的状态。这种描述不仅赞美了他们的成就,也暗示了他们对生命有着超越常人的认知与体验。

然而,“一朝不自得,终乃违其情”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测性。即使在巅峰时刻,也可能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偿,最终违背了自己的内心愿望。这句话是对人生追求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反思,强调了个人情感与理想实现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最后,“我钦蒙庄子,无近刑与名。时哉适来去,躬耕以为经”表达了诗人对庄子哲学的敬仰。庄子主张远离名利,顺其自然,认为时间的流转与事物的兴衰都是自然规律,不应过分执着于个人的得失。诗人以此为指引,提倡顺应自然,以躬耕劳作为生活常态,体现了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综上所述,《咏怀(其二)》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选择与庄子哲学的引用,探讨了人生追求、命运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与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6)

马广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怀(其三)

养由方矫矢,白猿号平林。

更嬴鸣虚弓,云中下惊禽。

末技有至妙,神感捷应心。

何为耽道久,徒然叹幽深。

逝将舍之去,翱翔南山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怀培原大兄行脚雪窦

廿载投簪老上方,三年读礼祝空王。

宁求慧业无生果,不为名山一瓣香。

片石旧寻莲社地,孤云重度越吟乡。

自伤未免周何累,薇蕨徒怀向首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同皋旭对月怀沈子佩临别胜集

爱客当年旧隐侯,短亭落日更维舟。

临岐细草迷吴角,隔岁残梅下陇头。

才子最怜黄绶好,酒人偏爱翠眉愁。

年来却笑文通老,别赋时时恋旧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莫春杂感同叶星期郭皋旭

长洲台苑一芜平,细雨青沾草色轻。

华表思归君子鹤,空山有语上皇鹦。

要离冢畔寻家国,林虑佣间识友生。

回忆旧京欢赏处,何人不发五噫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