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咏怀(其二)》由清代诗人马广軨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康乐和叔夜的人生选择,以及对庄子哲学思想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追求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句“康乐夸成佛,叔夜急养生”,以康乐(即谢灵运)和叔夜(即嵇康)为例,分别代表了追求佛教成就与重视养生之道两种不同的人生路径。康乐在佛教中被赞誉,而叔夜则急于养生以保持身体健康。这两者看似截然不同的选择,实际上都反映了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不同理解与追求。
接着,“当其抗言时,恍惚通神灵”一句,描绘了康乐和叔夜在各自领域内展现出的非凡才华与精神境界,仿佛与神灵沟通,达到了某种超凡脱俗的状态。这种描述不仅赞美了他们的成就,也暗示了他们对生命有着超越常人的认知与体验。
然而,“一朝不自得,终乃违其情”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测性。即使在巅峰时刻,也可能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偿,最终违背了自己的内心愿望。这句话是对人生追求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反思,强调了个人情感与理想实现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最后,“我钦蒙庄子,无近刑与名。时哉适来去,躬耕以为经”表达了诗人对庄子哲学的敬仰。庄子主张远离名利,顺其自然,认为时间的流转与事物的兴衰都是自然规律,不应过分执着于个人的得失。诗人以此为指引,提倡顺应自然,以躬耕劳作为生活常态,体现了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综上所述,《咏怀(其二)》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选择与庄子哲学的引用,探讨了人生追求、命运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与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