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蚬

端居室如蜗,耻为蛮触奋。

饮啖仅充肠,百珍非所问。

溪叟前致词,火食虽古训。

而我山野人,别作一风韵。

蚬蛤晒可供,烹饪味相似。

无劳釜鬵溉,只取炎阳蕴。

生涵熟之理,日即火之运。

制物各有宜,达生在随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野生活中的独特情趣与哲学思考。诗中以“晒蚬”这一日常活动为切入点,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首句“端居室如蜗,耻为蛮触奋”,以蜗居自比,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功名利禄的不屑。接着,“饮啖仅充肠,百珍非所问”,进一步强调了作者不追求物质享受的生活态度。

“溪叟前致词,火食虽古训”,通过一位老渔夫的对话,引出古代关于食物的朴素观念。然而,作者却以“而我山野人,别作一风韵”自述,表明自己在山野生活中找到了与众不同的乐趣和韵味。

接下来,“蚬蛤晒可供,烹饪味相似”,描述了晒蚬这一简单而自然的活动,以及其与烹饪相似的味道体验。作者并不需要复杂的烹饪工具或技巧,只需利用自然的阳光,就能享受到美味的食物。

“无劳釜鬵溉,只取炎阳蕴”,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力量和简单生活方式的智慧。作者认为,通过利用自然界的阳光,就能达到烹饪的目的,无需额外的劳力和资源。

“生涵熟之理,日即火之运”,揭示了自然界中生与熟之间的自然转化规律,以及太阳作为能量来源的作用。这不仅是对烹饪过程的解释,也是对生命循环和宇宙运行法则的哲学思考。

最后,“制物各有宜,达生在随分”,总结了万物各有所长,顺应自然规律才能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这不仅是对晒蚬这一活动的哲学反思,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阐述。

整首诗通过对晒蚬这一日常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自然哲学和人生智慧的独特见解,充满了深邃的思考和诗意的表达。

收录诗词(10)

林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云龙雅咏诗

遥忆园林好,居然惬素心。

论文耽旧癖,啜茗涤烦襟。

一槛看鱼曲,千松系马深。

夜来干象纬,奇绝此登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贺牛文野七十一

白发壶中诀,清尊海上仙。

初衣遂鸿举,彩服俱象贤。

此去一百岁,直须三十年。

凡数起于一,乘之将及千。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和姚道尊五指山诗

一臂高擎海上洲,褰帷入是采真游。

欲排瘴霭摅长策,为挽天河洗末流。

吾道有盟归掌握,皇图何地不中州。

时清宜献平蛮颂,南顾应纾万里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秋月饮崔白石宅对圆石

风物凄清对倚栏,云根班坐缘醋宽。

留将明月空庭满,摘向骊龙秋水寒。

勾漏不知丹几转,摩尼忽自现团栾。

祥光夜夜凌无极,疑作天南斗气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