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人赋心田

方寸良畴人共有,能耕能敛几人知。

坦平非有山河界,存养何殊雨露滋。

盍剖藩篱忘彼我,却明畦畛别公私。

尽多阴骘于中种,播穫当为百世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小小的田地,人人共享,但有多少人懂得耕耘和收获呢?
平坦的土地并无天然的界限,滋养万物的雨露对所有人来说并无差别。
为何不打破心中的隔阂,忘记你我之分,明确公私界限呢?
在内心深处播种善行,收获的福祉应当惠及百代。

注释

方寸:形容很小的地方。
良畴:肥沃的田地。
能耕能敛:既能耕作又能收获。
几人知:有多少人知道。
坦平:平坦无阻。
山河界:自然的地理界限。
存养:养育万物。
雨露滋:雨水和露水滋润。
盍:何不。
藩篱:比喻心防或隔阂。
彼我:你我之分。
畦畛:田间的界限。
阴骘:善行,积德。
中种:内心深处种植。
百世菑:百代的福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谐的农村生活图景,诗人通过对土地的深情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珍视。"方寸良畴人共有"一句,设定了一个理想化的空间,其中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良田美好。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平等,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宁静。

"能耕能敛几人知"表明真正懂得土地价值的人并不多。这里的“几人知”暗示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某种批判,认为真正懂得珍惜与劳作之美的人少之又少。

"坦平非有山河界,存养何殊雨露滋"则描绘了一片没有山河阻隔的大地,这里没有复杂的自然环境或人为的划分,每个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得到滋润和生长。诗中通过“坦平”与“雨露滋”的对比,表现了大自然赋予生命力的美好。

"盍剖藩篱忘彼我,却明畦畛别公私"一句,则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不再计较个人界限和私有财产,而是在共同劳动中忘记自我,明确区分了集体与个人的利益。

最后两句"尽多阴骘于中种,播穫当为百世菑"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农业生产的美好憧憬和愿景。这里的“尽多阴骘”指的是充分利用阴凉之地进行耕作,“播穫”则意味着将种子撒向大地,期待着未来的丰收,"当为百世菑"表达了对后代子孙能够享受这片土地带来福祉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通过田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社会状态,其中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与人为界限相隔离,共同劳作,共享成果。这不仅是对农业生活的一种颂扬,更是一种对于理想社会美好愿景的追求。

收录诗词(405)

卫宗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为谢氏赋流芳

斯文一脉可传家,囊帛籯金不足誇。

须信诗书涵润泽,自今庭户发英华。

谢兰辉映方生玉,窦桂香含不断花。

不但种芳兼种德,百年之计此为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为僧赋梅庭

奇绝生春五出花,僧居著此境尤嘉。

一方寒月浸清影,几度春风生素华。

何必江头千树暗,未如屋角数枝斜。

翻经觅句无尘事,坐对尤宜雪煮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巨室遗牡丹有作(其二)

殿春名谱压群葩,汲水金铜满贮花。

无地栽培娱老境,有风吹送到儿家。

娇容粉薄雨含沐,丰脸杯醺日绚华。

花卒还荣人莫少,芳辰来往岁无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巨室遗牡丹有作(其一)

几年有负倾城艳,惭愧今朝对洛花。

忆昔富文同胜集,慨今姚魏属谁家。

赏心不作园林想,过眼聊为几席华。

回首一年春又了,绿阴芳草接天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